無福無果能得證,心中無法無道求,

 

誰能離欲真樂行,四相皆離法為空。阿彌陀佛~ 

此段章節之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皆為得果位之聖人(註)。
聖人不入流,入流即為人。心中有所得,名號皆為空。
此段章節,即於經典中所談: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位至證問別分,四種果位看似修行高低,能從何果證何位?皆為虛妄空一場!

欲證六塵四相皆破除,再觀一生一滅道,始能而無不來相,才入離欲阿羅漢。四果非位階,只是階段分,誰能抗其中,才可窺入門。非如眾生之我想:一步高過一步登,道法佛法皆為空,心中嗔勝如然起。四相一著六塵入。

此段所談:問須菩提言,佛稱為「樂阿蘭那行者」,四種果位之分,心中可有所得?須菩提言:無實有所得,無法可得。雖佛稱我為「離欲阿羅漢」,實不敢以此居為名號,此乃佛欲問,四果爭念,可有去除?修法即空,實無法可得!吾看近日太子所言,盡於一解此相之分,如何破除四果證念。細細品味啊!

由分暫解:何為須陀洹?不入六塵境界,因而名「須陀洹」,須陀洹於修行法身之間,可有所得?如須陀洹修行,如自認已得果、已得道,即非須陀洹。

二果斯陀含:心氣一道,止於一生一滅未悟,心不著生滅之相,是為斯陀含,如已心棄於道,還有果可得否?如悟止於「一生一滅」,已除無漏業,不住六塵界,何談有果?

阿那含:已離欲界,習定甚深,六塵四相一一證空,而無不來之相,始稱「阿那含」,如稱阿那含,可得聞生第三果否?既無六塵四相,內欲外欲皆無,何來果位分別?

阿羅漢:諸漏已盡,諸法不受,心空相滅,弗有得道之心,又怎有得果之念?

章均字義,一一解釋,此乃經文內義,唯獨一心不嗔,即為:『嗔勝滅』。

心中一起嗔勝念,萬相皆著住於心,無功無果可常駐,只有人間真幻覺。
生來修行佛法門,獨有一心起嗔勝,貪求功果諸福業,無德無福徒惘然。

名號、果位、層屬,或者為人間階級分別吧。吾看此章節,唯有一法傳:心無貪著法,必無爭求心。一心不起萬事平,人間必無真分岐。阿彌陀佛!

修行果位:每一層界似乎有法可取、可入一超聖境界;或許,脫離凡夫之道;或許,附於聖人之流;凡人皆求仙道佛法,欲想成就人中之龍、天下第一,此種貪著心,何能真窺佛法一全?此章節所言,一除嗔勝。

聖人已然證果位,不頌功德不居位。凡人爭勝求富貴,位高權重眾人傾。

人間法界非此相,心無一物法空相。欲入佛法之根門,先捨爭勝後入門。

爭勝不捨即入門,一窺果位心即貪。心貪四相流無遺,互為爭奪談競爭。

徒腦凡間萬法立,吾有一法現世人:無諍無欲思己過,願把真相呈於世。 

相無相分第九,談於此。阿彌陀佛~ 

**************************************************************************************** 

這第九分啊,談的淺顯易懂一點:就當一故事對話,先別把它談的法、身、相很大,就當一老師與徒弟的對話好了~師父問:徒兒,有四種境界,我來請教於你,有一種佛家的境界叫「須陀洹」,他是已經比凡夫德高、德重,為何證這四果位?不是佛法本無分嗎?只是要讓自己知道:他離凡間還有不夠,又唯恐人不知:修身之法以無念為宗。每每會興起所得之心。

這個問他徒弟---這個已經道高德重的須陀洹,他在修行之時是否已認為自己已得果、已得道嗎?徒弟深知師父的言義,即回答:沒有啊!師父,這一層界的須陀洹,是剛剛步入涅槃的聖流,出入所謂的無相之門,僅得一雅號,而心無所得,所以說:無所入啊!只是不入六塵境界。師父:「好。」

「那你以為第二果位斯陀含?」他回答:「他也沒自認為自己已得道了。」師父又問:「那是啥原因啊?」他說:「修入這法門,功課做足只證一生一滅,還未全然悟法,當然已不得生滅之相,才能稱作「斯陀含」,祂說:「很好!」

為師又問徒弟:「那第三果位---阿那含呢?有自以為自己得到果位嗎?」徒弟又說:「沒有!」「咦?那是甚麼原因?」徒弟說:「雖然已無欲界,修行定法已深,六塵四相一一都證通了,才叫阿那含,何有果位所得?」

老師又問:「徒兒,你為阿羅漢修行時,有沒有起念頭說已得第四果位啊?」徒兒說:「不是,不是」他沒有。師父問:「那是什麼原因啊?」他說:「既然已證阿羅漢果位,所謂已經「心空相滅」,已經沒有要得到之心,又怎麼有得果的念頭啊?」師父說:「很好!往下談談啊~」


他說:「如果於道有得,於法一定有名,這修得何法、修得何果、做過什麼,這是凡人的行為,也就是自己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啊,這「道」與「法」既已是假的名,要傳道、教法,佛法本空嘛!有何可得啊?如果有此念頭,就著四相,何能成就晉升阿羅漢啊,

這徒弟:「老師覺得我這學生,已經沒有爭勝競悟的心,所以稱我為---離欲阿羅漢,可是我實在不敢這樣想,如果為這稱號,為了得此稱號而起這念頭,那我也心有嗔念,就不能真正做到師尊對我之稱號,如果我存有此念頭,心存有我,我就比出了爭勝心,那老師也不能說我是「樂寂靜行之行者」了,實際啊,我是實無所得也無所行啊!唯獨盡了本分而已。我想,這一課已道盡所有想修行佛道法之人之心吧!

如爭勝心一起,既著四相,你何處有法啊?如人稱:自已得道,而真正持四相,而與眾人爭勝,說與我師父聽:修得多好,我也不信。為啥?人間爭紛不平,不也就虛名好利?而修行之人,欲從凡間進我門,必先去除爭勝心,做了多少,辛苦了就多少,要評分嗎?要論斷功果嗎?可行啊~不叫修佛,那叫積陰德,來世再談吧!是吧。

等到回老家,閻王自有分別,來世投胎好富貴吧,那你那叫修「來世果報」,不叫修行,那只是要為你下一輩子鋪路嘛,也許像鴨子嘛,哇哇亂叫,頭大大,嘴巴吃米,腦筋不思,是吧?為啥師父統談,哎呀!大家來此門啊,要拋掉凡間世俗法,什麼世俗法?就這一章節所談!

你看,這故事裏面有一對話,師父與徒兒,那個師父叫「佛」,徒弟叫「須菩提」,他說:「須菩提啊,誰啊~已證無勝阿羅漢果位,佛---師父請教他了:「這四果何謂啊?」他明知自己已證了第四果位,敢居高不下嗎?敢談自己習定很深嗎?自己叫阿羅漢啊?

你看這故事,看似一段簡單對話,須菩提多麼戒慎恐懼,為何一再叮嚀,不起此念,無四相,哪還有果位啊?什麼果也沒有,我看那叫「無花果」吧,拿來當蜜餞比較實際。而佛道門,每人修行,何謂人間法帶進來,不叫階級之分嗎?誰高誰低,修的什麼果啊?我統稱叫無花果,為啥?蜜餞,拿來吃,放久還會壞,注意保證期限啊,趁早食用,不然放在陰涼處。這就是所有人間界,看修行的迷失,紛亂從何而來?從此處!

為啥每每教育,真想修行之人,要先看破此法,初頭一句話:「欲入本門內,先除爭勝心。」如果不去除,帶著爭勝心進佛門,就看腥風血雨吧,爭鬥不斷,變成啥,組織啊,這故事就像師父之前講過的笑話,佛法真的是要深耕人心,而是要真調整好人的性子。

古代,要挑人進門人,先除爭勝心,爭勝心不去除,我想還坐得遠遠,慢慢聽課啊!現今,你不覺這又一句批評宗教界的話,又是我師父每每忍不住就講:這真叫傳直銷啊?告訴人家,這產品吃了會好,長生不老,吃了百病皆除,不會好,還有一靈丹妙藥,吃了,隔天大富大貴!可能嗎?可能,你趕快介紹我,我先去買,如果不行,那就回歸本源,先除爭勝心。是吧?

就已談:佛法存於心,唯有一入境,紮根修自性,現世廣傳人!那是你自己改變讓周遭人感動,這才叫靈丹妙藥,如果有一法,廣為傳法,你講:「來噢,來噢,這裡東西物廉價美,六百塊換一生。」我講不是六分鐘護一生啊,那我看你要小心,又不叫天橋下賣膏藥啊,可能嗎?

有啦!有一種藥,在這裡有賣,要讓大家,叫:強力止痛藥,為什麼?發生了危急危難,先讓它不惡化,可是效能大概只給你三個月,為啥?這三個月你要看病,聽醫生做復健,還要去運動,早睡早起身體好,對吧!不吃刺激食品,養生之冠,才能把病醫好。你吃了止痛藥,回去大吃大喝,糟蹋身體,我看啊,止痛藥吃完,可能變癌症,為什麼?惡化更快!佛法現世,實無所得,佛皆慈悲,欲度眾生,所以有佛法護持,欲求正道之念之人,所以幫忙,只是讓他感受到佛的慈悲,讓他也能相信。可是,是用來引導與誘導嗎?大錯特錯!

如果嚴格來講,這就是師父講的叫:傳直銷的做法啊!又不是要把各位訓練成業務高手,那如果這麼簡單做,那我們來組織個公司,叫「濟顛傳直銷」,我們來開個產品發表會,看看用什麼買甚麼,一個療程大家吃了好,好了。這樣比較快,可能嗎?這不就是人世間人想的,日夜所談,真的就是如此,為啥很多人說,這個師父想甚麼?真的很難猜測!欸~不是難猜測,我不在人世間嘛,怎會有人間法?也不能用這種去思考真正的佛法與神靈。

今天上這一門課,是要讓大家真正看一下,這些統稱在經典裡面,述說著所謂你們眼中口中所言「大修行者」,都還這麼戒慎恐懼,怕自己落入一念,如果我們只窺佛法中一小門,怎能如此肯定斷言全盤啊?所以你看,佛經講的:有人說很高深,很難懂,很難做,你不覺如果我們把那名詞轉換,就像一個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多麼口語啊,多麼自然,而這個學生,要多麼謙卑啊!這師傅要何如的惇惇教誨,才能創出你們後世流傳的大修行者。你看,已修到阿羅漢境界,都還在學習,那你們、那活在這人世間上所有聖賢者,何如?想想思考一下,這徒弟與師父的對話,而佛呢?何時曾說過自己大功大德,大慈大悲?我想沒啊!是眾人誇讚,是眾人的話,我想,他從來沒真正以此念做他開心的根源或得道的標準。

看看:金剛經往下講,我想:遲個個把月再往這經典來談,大家應該會比較感同身受,教育的是甚麼。如果只是單純的講經,那談完就像講完法一樣,講完一堂課,像大家以前念書一樣,國文課本,老師來了趕快背一背,背完了準備考試,考完忘記,現在回去問你們以前背過的國文課本,你們記得那一段?我看你們每個講都忘了,誰記得?這不就考試用嗎?是吧!

讓你們在這個把月,每個設計的所有不同故事在你們人生,互相體驗吧!回頭再看這部經典,會比較能夠相應啊,是吧?師父只做註解,我們比較口語化啊,因為我覺得這人世間與你們長期相處,我看啊,在這樣子批評下去,我也快跟你們一般了!搞不好,再搞不定你們,下輩子我真開一個傳銷公司,把你們通通找回來,訓練成一級業務,開個玩笑啊~

真的,好好看看這一段,真的含意在何處啊!而不是只鑚研這經典上,哎哎呀呀,要證哪一個位啊?須陀洹,哎呀,遇聖流之雅號,這個讚!這個讚!趕緊修來這個,看能不能得道,驗證一下,嗨,有有有有,第二課是甚麼,哎呀,斯陀含,斯陀含,啊,好、好、好,精精競兢啊,修無漏業,哎呀,離六塵境界,喔~得到得到,哎,那,第三課叫甚麼,阿那含,哎呀,好啊好啊,第三果第三果,哎呀,再來要馬上朝阿羅漢境界,朝哪個境界?我想搞到最後,就變傳銷頭,還可以上台領獎,送跑車,非是此法啊!

如果也是讓大家在人生真體檢,再來看這經文,真有感觸而能相應,再往下講,大家比較能真正的深入經藏啊!這就叫深入經藏(ㄘㄤˊ),不是你們講深入經藏(ㄗㄤˋ),經典、寶藏,唐三藏取經,經藏-是真的讓我們體檢!這個經文裡面深藏的意義,如果把它簡化一點,這一段就叫「老和尚與小和尚的談話」這麼的平常,可是,老和尚真正的用意是啥?那就看小和尚如何想啦!

嘿~經文寫:阿羅漢,欸~有人稱我師父叫「降龍羅漢」,十八羅漢在內,趕緊大家努力一點啊!阿羅漢能飛行自在,歷劫不死啊,飛行自在啊,想不想?大家很想啊,加油一點,是這樣,飛行自在還坐在這裡跟你們耍嘴皮,多麼自在啊~差點變成你們嘴巴開玩笑的那句話:好自在哩!對不對?師父偶爾喜歡開這些玩笑,是要你們真正了解這玩笑背後真正的意義。

我們還在做這工作,真是歷劫不壞,還在做這些事,歷劫不壞,就是每一輩子看到你們都是做這種事,我看我真的福馬林用很多,所以壞不掉了,加油啊,各位!真正有機緣,也有這緣分,能聽一些神佛講道真正好好體檢背後的含意,而真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這些陋習,我想,才是真正用意啊。

下個禮拜啊,第十又要講,我看好好設計一下,讓妳們在這禮拜體驗一下,不然每次講經,你們當道裡聽,你們從小,看你們這幾個從小看到大,我講真,小時候媽媽講道理,是!是!是!爸爸面前裝乖巧,是啊?出門就飛揚華麗,回家樸實賢淑,說的不只女人啊,男人也一樣啊!所以怕你們又「聽道理」,一入廟門,心虔敬,一出廟門,開始算計,所以,師父今天下來,真的好好解釋,所以師父現在的地位,如果要講你們講地位有點降低,叫「客座教授」、叫「助教」。開玩笑~開玩笑~

不過真的想跟你們一起有收穫啊~謝謝你們啊,阿彌陀佛~

原文錄音檔網址:http://www.nezha.com.tw/first-dt-3.php?id=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