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p_image002

 

 

 

 

 

  (圖片來源:龍虎幻舞網站,作者ikusabelu)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斷,不信中原不姓朱。~鄭成功《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八日,也是開台灣鄭國姓爺的聖誕

開台灣,鄭國姓爺:

clip_image003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

明朝,天啟三年,福建鄭芝龍,跟著一艘荷蘭商船,到了平戶,當時他才19歲。

鄭芝龍此時,就借住在比他大兩歲,田川小姐家中,這對青年男女,很快墜入愛河並私訂終身。後來鄭芝龍就跟這位日本平戶侯的家臣,田川氏之女結婚。後來,有一天,在平戶島,川內浦,千里濱海灘上撿貝殼,忽然感覺到一陣腹痛,她就倚著海邊一塊巨石,生下一個男孩,祂就是鄭成功!這塊巨石,到今天,依然屹立在那個海灘上,在平戶的當地人,將它稱為「兒誕石」。

 

clip_image004

(延平郡王祠,鄭成功像,楊英風塑,圖片來源:大紀元,自由時報記者,吳幸樺攝)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乳名福松。

鄭成功出生不到一個月,鄭芝龍就隨原船離去,留下鄭成功,一直跟著母親,住在平戶;一直到祂六歲的時候,被鄭芝龍接回福建老家,在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今天的安海鎮),在當時,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開山海關,迎清兵的亂世,百姓們個個都是人心惶惶之際,鄭成功反其道而行,祂毅然決然的進入南京國子監,拜當時南京禮部尚書,錢謙益為師。

鄭成功,祂是明朝最後一個強調「反清復明」的官員,也是第一個透過武力,讓佔領台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人員離開的大將軍。同時,鄭成功在治台的期間內也留下了許多豐富的史跡跟傳奇故事。

 

關於國姓爺的生平大事

要跟大家介紹國姓爺的生平之前,我們先跟大家介紹一下,當時明末清初的複雜背景環境,也就是先從國姓爺的父親,鄭芝龍(鄭一官),說起。

217

(鄭成功和鄭芝龍的畫像,國立台灣博物館館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鄭芝龍十八歲的時候,為了改善家裏的經濟環境,他就到澳門,去找舅舅黃程,跟他學習經商之道。之後,鄭芝龍往來東南亞各地經商,直到他跟田川結婚以後,他才專心的跟隨日本華僑李旦經商,並組成一官黨。李旦過世後,他接收大部分的船隊與武裝勢力!後來,到了1633年,他在金門沿海,擊潰荷蘭的艦隊,控制海路,以及各國商船停靠碼頭的費用。鄭芝龍,因此迅速累積財富,幾近富可敵國。

到了崇禎初年,鄭芝龍以一官黨,黨主席的海盜身分,接受了福建巡撫招安,朝廷封他為都督總兵官,替明朝守備沿海,來防止防海盜和荷蘭人的進攻。不久,鄭芝龍便返回福建南安老家,成為當地首富。也是少數迎娶了日本人,卻仍能正式返回大陸的海盜。不久之後,福建省內發生旱災,鄭芝龍用一艘巨船,載著數萬饑民,移民台灣,並給予移民,十分優惠的資助條件,令他們自行拓殖。當時的台灣,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據史料記載,拓殖的難民,不用多久,便能存夠金錢,衣錦還鄉。因此,還引發了一陣向台灣移民的浪潮。這是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有組織的,由大陸向台灣移民。

後來到了順治元年,南明弘光皇帝冊封鄭芝龍為南安伯,負責福建全省的抗軍務;但實際上,鄭芝龍根本沒有復國的雄心;他在降清的大學士洪承疇招撫下,鄭芝龍認為明朝氣數已盡、而鄭家,自身的家業一官黨,恐怕也沒那個能力跟清廷相抗,鄭芝龍不顧鄭成功的強烈反對,隻身北上,向廷談判投降事宜。不料,清軍主帥博洛背約,挾持鄭芝龍前往北京,同時,清軍派兵攻打安海,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因遭到凌辱,自縊。接著,清軍一路攻克福建,隆武皇帝遇害。之後清朝康熙帝繼位,由索尼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四位名臣輔政,蘇克薩哈,假頒詔書,將鄭芝龍斬首於寧古塔。

這一段故事,使得自幼習文弄武,學劍弄槍、研讀兵書、忠君愛國的鄭成功更加堅定抗清之志。

〈廈門,鼓浪嶼,鄭成功石像,圖片來源:酷娛樂寬頻,鳳凰視界)

鄭成功,在歷經母親受辱自縊,父親被假詔書所斬的事件之後,祂來到孔子廟,在孔子廟前,把自己身上的儒巾、儒服,全部一股腦的燒掉;同時,祂在神像前立誓說:「即日起,不做讀書人,要做軍人,為君國及父母報仇!」。

隆武年間,鄭成功在南澳起兵,自稱「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祂漸漸整合鄭家的海上貿易勢力,與武裝集團。

後來,桂王在廣東肇慶即位,改國號為永曆,敕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桂王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同時,他也是一個,被清軍四處追殺的皇帝。桂王的永曆王朝壽終正寢後,鄭成功依然崇奉「永曆」國號的心志不變,祂更不承認滿清的強壓政權,矢志「反清復明」。

 

  clip_image007

(圖片來源:pccm.blogspot網站)

後來,到了順治十二年,鄭成功利用清軍不善水戰的弱點,將清朝定遠大將軍濟度,駐守在福建的三萬兵馬,引誘到海上來作戰,果然,殲滅清軍於廈門海域。

鄭成功起義後的十六年間,祂以台灣與廈門間的一個小島,為根據地(也有人說是,現今的小金門,但根據多方資料顯示,應該是在小金門和廈門中間的小島,據說,在當時,這個小島跟中國大陸,尚未連在一塊。),成功的控制了,中間航行的所有海權。鄭成功一方面,深入內陸,廣設商業據點,開闢貨源,來跟外國人做貿易,迅速的累積自己的資金;另一方面,祂廣大募兵,包含日本人、白人、黑人等等外籍軍隊,同時,大量進口盔甲、鎗砲、刀劍等等武器來增加自己的軍備。最後,祂還以自己深入內地的商業據點,成立最大的情報組織網--洪門。在這樣的條件之下,祂多次起兵抗清,也多次跟清朝議和,爭取更多的時間,壯大自己的實力。在如此軟硬兼具的戰略運用之下,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抗軍聲勢,一路扶搖直上!

clip_image008

(石井人家,藏有清代鄭成功畫像。圖片來源:泉州網,東南早報)

等到了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人北伐。順治十六年,祂們一路打到了長江,收復了瓜州(今天的鎮江)直逼金陵城下。為明心志,祂還寫下了一首大家在第一頁,所看到的七言絕句《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祂一路包圍南京,就在聲勢一片看好之際,鄭成功中了清朝的緩兵之計,損兵折將,只好兵退廈門。

順治十七年,鄭成功在福建的海門港,一舉殲滅了,由清朝水師提督達素,所率領的四萬水軍,這才一雪前恥,將之前失敗的聲望,一次討了回來。

後來,康熙皇帝繼位他採納了,鄭成功之前的降清將領,黃梧的『滅賊五策』:一是,長達二十年的遷界令,從山東到廣東的沿海二十里,全部斷絕鄭成功的經濟來源。二是,毀掉沿海的鄭氏船隻,船上所有的寸板,都不准下水。三是,派出鄭芝龍寫勸降書,招降鄭成功,鄭成功不從,就將鄭芝龍斬首於寧古塔。四是,挖鄭氏祖墳。五是,將鄭氏投誠的官兵移駐據點,同時,分配大批墾地,讓他們衣食無虞,豐衣足食。在這五策的命令之下,鄭成功跟祂的軍隊,斷絕了所有的經濟來源,面臨空前嚴重的財政危機。不得已之下,鄭成功選擇了放棄近岸的離島基地,以及特意騷擾清朝,東南沿海的軍事策略,轉而進攻由大航海時代,就飽受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分別殖民割據的台灣!

clip_image010

〈圖片來源:行雲流水天地間,janicelife.pixnet)

鄭成功,率領了鄭氏將領及軍隊兩萬五千人,同時出動戰船數百艘,從金門的料羅灣出發,繞經澎湖島,出奇不意的,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才一登陸,就以優勢的軍力,奪取荷蘭人防守薄弱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樓)。

之後,鄭成功率兵直進防禦堅固的荷蘭人首府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除了本身軍隊的驍勇善戰,鄭成功還得到早期鄭芝龍,協助渡海開墾的漢人全力支持,在歷經圍城九個月之後;西元1662年,鄭成功,終於打敗佔據台灣三十八年之久的荷蘭人,收復我國長久以來的失土,讓荷蘭人的殖民總督揆一,不得不簽字投降,撤離台灣。

 

  clip_image012

(荷蘭測量師菲力普.梅,所寫鄭軍在台九個月的日記,在日記中,繪有鄭成功接見梅氏的畫面,鄭成功頭上戴著有羽毛的帽子。圖片來源:中華日報,記者張淑娟)

於是,鄭成功又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復台》: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鄭成功,成功的收復台灣之後,馬上祭山川,公告天下,同時頒屯墾令,建立「東寧王國」;設立鄭家的天下。鄭成功設立「承天府」,將台南改為『東都』。用以表示,等待永曆皇帝東來的意思,來爭取明朝其他遺臣的效忠! 同年4月,傳來桂王朱由榔,死於緬甸的消息,鄭正成功已經決定,不再擁立新帝,自為台灣之主。後來,祂四處尋訪真實的民情之後,祂決定,在當時還十分荒涼的台灣島上,頒布了一個法案,「寓兵于農」:讓軍隊,來協助農民開墾拓荒,同時,還讓農民與軍隊,在有外亂來襲時,一起抗敵禦國,正是所謂的「農隙則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來以耕」!

clip_image013

(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歲月台灣)

鄭成功,成立了第一個,漢人在台灣政權。那時,台灣的土地環境十分惡劣,除此之外,瘟疫也十分的盛行,那個時候流傳一句話:「病者十之七八,死者基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長達數十丈的巨蟒,四處為害百姓,這樣的先天環境,讓鄭成功的開荒任務,非常艱巨。

但是,鄭成功並不以此氣餒,祂率領著全體官兵,積極的開發台灣;同時,也採取各種周全而堅強的防禦措施,來避免荷蘭人復仇,攻打台灣。鄭成功在台灣,披荊斬棘、流血流汗、艱苦創舉。這時的鄭成功,替台灣,制訂了相當多的新政策和開發經濟策略,(對於這些政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鄭成功紀念館裏,一覽無遺,在此不多贅敘)由於,鄭成功連續征戰十年,馳騁沙場,積勞成疾,再加上開發台灣時的勞心勞力,在西元1662年,病逝台灣,享年三十九。

鄭成功去逝之後,原先將祂奉葬在台南洲仔尾,後來在1699年遷葬福建,南安祖墓。康熙皇帝,還題了一首輓聯給鄭成功,輓聯上寫著:『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鄭成功一生的傳奇故事,代代都在流傳。後人為了讚揚祂,將荷蘭人趕出台灣,以及祂,勤勉開台的功績,大家都崇奉他為『開山王』;還在台南,蓋了一座開山廟,後來到了1874年,清朝皇室,還敕許建廟為『延平郡王祠』,正殿,奉祀鄭成功,後殿,奉祀祂的母親田川氏。後來,日本人來統治台灣,又把『延平郡王祠』,改名成為『開山神社』。

clip_image015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goqq台灣史,鄭氏時代主題頁)

關於,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故事,還有一個,鄭成功的盟友,晉王李定國。

晉王,李定國,其實是鄭成功生平最敬重的人,更是祂最親密的戰友,同時也是祂的親家翁(鄭成功的侄女,嫁給了李定國的長子,後來清兵大舉進攻雲貴,兵敗,與丈夫一起被殺)。

李定國是南明西寧王,(之後封他為晉王),鄭成功是南明延平王,(之後敕封為潮王),李定國在雲南廣西,鄭成功在東南沿海,兩人常給清兵致命的打擊,同時,一起支撐南明政權,長達二十年,堪稱是南明的擎天雙柱。祂們的成功戰略,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讓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統領的清朝,也在不斷的抗清教訓中,求取進步,也為後來的『康熙之治』,打下十分雄厚的基礎!在歷史學家的眼中,相關論述李定國與鄭成功關係的文章,非常的多,大多是說,祂們堅持抗清,戰績遠非其他抗清團體所能比擬,而且常常書信往返,締結為姻,對祂們的讚揚之詞,充塞史著,至於誰是誰非,就交給史學家去傷腦筋吧。

鄭成功,祂是一個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不但鞏固南明政權,收服台灣,為當時南洋海外華人,提供生命和身家的保護;同時,還因為祂頑強抗清的政策,在民間埋下了一股反清復明的種子,一直到後來的「天地會」,他們的抗清火種,深深受到了鄭成功抗清觀念的影響;天地會之後,這無名的種子,一直在民間擴散與發展,甚至還一直延續到數百年後,「同盟會」的成立。

關於國姓爺的民間流傳故事

clip_image017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日報,中國經濟網人物篇)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國姓爺的傳說,其中鄭成功取三寶復明的故事,相當有趣。

相傳,國姓爺有一天,到泉州的仙公廟,上香、問卜,祂問仙公:「明朝,到底有沒有中興的可能」仙公回答說:「你是明朝忠臣,若想中興明朝,必先到台灣取三件寶物:一個玉印、一件烏山柴、以及出米岩。」,國姓爺聽了之後,快馬加鞭的來到台灣,找尋這三樣寶物。

國姓爺來到台灣,首先找尋的第一樣寶物,就是玉印,玉印有兩個版本:

玉印一,國姓爺,在找尋玉印時,途經打狗山,祂走向一位仙翁打聽,但仙翁卻不置可否,先要國姓爺在洞穴裡過一晚。第二天一早,仙翁就問國姓爺說:「昨夜睡的床為何?」,國姓爺就回答:「石床」,仙翁嘆了一口氣,就說:「這一切都是天意啊,不然依您的聰明,怎麼會將玉床,誤認為石床?」,說完之後,仙翁送給國姓爺一條玉帶。

玉印二,國姓爺帶到玉山找尋玉石,一整天下來,只有看見遍地的石頭。正當國姓爺想打道回府時,玉山的土地公突然現身,跟國姓爺說,未經許可,任何人都不會找到玉石的,國姓爺愣了一下,當場跟土地公表明來意,土地公嘆了一口氣說:「當作佩玉尚可,但玉印恕難奉送,只因天意如此。」,國姓爺說:「只是要刻印章,有什麼天意呢?」,土地公勉為其難地,隨手撿起一塊石頭,給國姓爺,說也奇怪,當國姓爺接過石頭時,石頭瞬間變成玉石。國姓爺開心的拿著玉石回去,刻了一個玉印,但是,每次玉印,印在紙上的都是「南無觀世音菩薩」。

clip_image019

(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歲月台灣)

烏杉柴,國姓爺,為了找烏杉柴,來到了阿里山,在深山中,祂找到了三棵烏杉,其中,有兩棵需要三十多個人才能將他圍抱,另外一顆雖然小一點,但也需要二十七、八個人。

國姓爺當場下令,才砍了樹身的三分之一,就已經天色昏暗,國姓爺下令,第二天繼續,第二天一起來,昨天才被砍的地方,自動癒合,就好像是沒被砍過一樣;一連試了好幾天,都是這個樣子,國姓爺當場祈求神明幫忙。當晚,祂夢見一個老人對他說:「這三棵烏杉是神樹,就快要修成正果了,誰想砍,誰就會受重傷,然而你之所以安然無恙,是因為你是明朝忠臣,連上天都在保護你。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取烏杉柴,請築檀祭杉,如果該你得,烏杉就會自動倒下…」。第二天,國姓爺就按照夢中指點做,正祭祀時,忽然一聲巨響,小烏杉應聲倒下。

出米岩,有一天,國姓爺率兵開墾的時候,經過了大崗山,下令士兵紮營休息,自己則到廟裡祭拜,祈求早日得到三寶,以便反清復明。當天晚上,國姓爺就夢見佛祖,帶著祂到處玩耍,並且指點藏寶的地方,同時,跟祂說:「穀倉位於廟後面的岩穴中,左有千人斧,右有萬人火。」,接著,教國姓爺火斧的用法,同時,叮嚀國姓爺說:「產出的米只能在此食用,並照人數取之,不可多取。」,第二天一大早,國姓爺馬上率兵前去找尋,果然有米從岩穴流出,國姓爺就按照佛祖教的方法煮飯,全軍的糧食因此足夠無虞。

除此之外,由於國姓爺功績卓著,很多台灣的地名來源,也跟祂有關,像南投的草屯,聽說就是因為,國姓爺在徵兵時,駐紮於此,士兵們將破舊的草鞋丟在這兒,成了一個小山丘,所以,大家將這個地方,取名為草鞋墩,也就是現在的草屯鎮。不論這些傳說是否為真,國姓爺的豐功偉績,都將永遠留在後人心中!

其他關於國姓爺的兩三事

clip_image021

〈圖片來源:bokee博客網,lovesue)

國姓爺,南明永曆帝,封祂為延平郡王,世人也尊稱祂為『鄭延平』、『鄭王爺』;南明隆武帝,賜國姓,名成功,尊稱為『鄭國姓』、『國姓爺』。荷蘭人等外籍人士,一般習慣對祂稱為:Koxinga ,這個名字的意思與發音,都是來自於閩南語的『國姓爺』。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國姓爺是漢日混血,日本人將祂奉為大和英雄,在江戶末期,日本的文人學士,也留下詠嘆國姓爺,叱吒風雲,悲壯一生的詩句,如梁川星岩:「不辭獨力任顛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之後,在臺灣的日治時期,日本人拆除為數不少的漢人廟宇,但位於臺南,清代設立的延平郡王祠,不但,完全被保存,還加建和風建築,改稱「開山神社」。除此之外,有著日本的莎士比亞之稱的,近松門左衛門,曾寫了一部名為《國姓爺合戰》的淨琉璃劇,風靡一時。同時,上田微古館,《鄭成功的盔甲》一書,到現在都還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樂道的通俗演義;中山光義,《國姓爺合戰》,還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庫。飯澤匡,《國姓爺合戰》,也被收入日本國民文學全集。

國民政府在收復台灣之後,也大力稱頌國姓爺,民族英雄的事跡,將台北州立二中改名:台灣省立成功中學,以紀念鄭成功,還在校內設立鄭成功民族英雄紀念碑;省立成功大學的名稱,也是這樣來的。

www.nezha.com.tw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_image002

(圖片來源:hemdrsq博客,玄女傳秘)

九天者,中央及八方也。

故曰九天乃四面八方。

玄女者,九天聖母也生於混沌之先,遊乎空洞之玄,

是諸仙諸佛諸聖之宗,乃掌道掌法掌教之主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八,也是九天玄女娘娘的千秋

九天玄女娘娘的來歷與法相

clip_image003

(圖片來源:小斗室部落格)

九天玄女娘娘,是九天的主宰,也是日德吉星、太陽女神。後世尊稱祂為:九天女、玄女、元女、九天娘娘、九天玄姆娘娘、連理媽,九天聖母、無極老母、鳳凰聖母等等。

相傳,九天聖母就是上古時代的玄鳥,人頭鳥身,樣子看上去,就是大家傳說中的「玄鳥」。

在《詩經.商頌.玄鳥》篇中有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天帝命令玄鳥生下殷商的始祖契,建立了中國史上,強大的殷商王朝;而文中的玄鳥,就是九天玄女娘娘,而玄女娘娘,也是殷商的始祖。

在《史記‧殷本記》中,也有關於這段傳說的記載,但關於整個過程的說明,比詩經來得更加的詳細:「殷契,母曰簡狄,有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困而孕契。契長而佐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契,是殷商的始祖,帝嚳之子,母親叫簡狄,居住在商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縣南邊(另一個說法是說,商地,應是指今天山東省,騰縣附近);簡狄撿了玄鳥的蛋吃下,因而受孕,生下了契,契後來長大,助帝禹治水有功,帝禹賜姓為子,封在商地。這就是傳說中殷商王朝,與玄鳥有血緣關係的由來。而殷商王朝,的確也一直在崇祀祭拜玄鳥的圖騰。

其實,早在隋朝之前,就有一本《黃帝問玄女兵法》的著作傳世,就現留的斷簡殘篇中知道,這本書記載著,九天玄女娘娘,幫助黃帝打敗蚩尤的故事(後面會再詳細的跟大家說這個故事)。這個時候的九天玄女娘娘,仍然還是以玄鳥之姿出現,是一位救助危難,傳授兵法的半人半禽的女神。

clip_image004

(圖片來源:hemdrsq博客,玄女傳秘)

關於九天玄女娘娘,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來自於《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魑。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卅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魑,雨止,遂殺蚩尤。」。

關於這段有趣的故事,我們用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跟大家說說:

蚩尤,是一個長相十分可怕的人,他有一對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劊戟,頭有角,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又只吃沙石子。因此,當他倚仗自己的銅頭鐵臂,興兵作亂,侵吞各邦的時候,情況是更加的駭人!

這個時候的黃帝,已經繼位二十二年,祂禮賢下士,修身積德!英明的黃帝,完全沒料到,蚩尤會做亂。黃帝十分擔心百姓們,在蚩尤的做亂下。為了拯救自己的人民,決定要興兵討伐蚩尤。於是,兩邊的人馬,就在涿鹿之野展開大戰。黃帝的人馬有風後和力牧二聖賢幫助,聲勢相當浩大;但是,蚩尤憑藉自己的妖術,加上風伯雨師的協助,每天施法控制天象,這讓黃帝的大軍,九次跟蚩尤對戰,卻一次都沒有成功!

勤政愛民的黃帝,看見將士們個個愁苦,再加上不斷犧牲的官兵,黃帝非常的於心不忍,在束手無策之下,黃帝來到泰山,虔誠的、不斷的向上蒼祈禱,終於讓西王母感動。西王母先派人降下一道真符,給黃帝佩戴,然後在命玄女下凡,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兵符印劍,玄女還為黃帝,製造夔牛鼓八十面,如此完成之後,玄女與黃帝,便再次大戰蚩尤於逐鹿,果然一戰而勝,平定四方。這裏說的玄女,就是《山海經》裏說的女魑, 也就是九天玄女娘娘。

clip_image006

(圖片來源:無憂谷網站,梁啟得繪製)

後來,黃帝開採了首山的銅礦,煉鑄了九個巨鼎,陳列在荊山之下,之後天上降下黃龍來迎,黃帝就乘著黃龍上天庭。之後,天庭就任命九天玄女,為天書秘祿,專門掌管人世間的劫運,同時也向,處於逆境中的救世英雄,傳授兵法。

一直到了宋朝,在張君房的《雲笈七簽》中,有一篇,專門的《九天玄女傳》,九天玄女娘娘,一改玄鳥的形象,騎鳳凰,駕彩雲,穿九色彩翠華服,化身為美艷動人、風度翩翩的女神仙。

根據《隋書》的記載,在春秋的時候,吳王無道,玉皇大帝看不下去吳王的所作所為,於是就派玄女下凡,幫助越國擊退吳國。玄女領玉帝之命,化身為南山處女,受越國之聘成為越國的國師,祂統管六千君子師。後來,這六千君子軍團,在玄女的教導之下,於吳越戰爭中,所向披靡,終於打敗吳國,爭回江山。戰爭結束之後,這位南山處女,功成身退,不見行蹤。之後,越王統治江東,為了紀念這位有功的玄女,就在南山上,建了一間仙女祠,每一歲時,都祭祀供奉。

九天玄女娘娘,屬於先天的真仙,最早是以玄鳥的形象,出現是在崑崙山上。後來,祂變成一隻美麗的鳳凰,降落到現今青海,西寧西側三十多公里遠,的紮麻隆鳳凰山。九天玄女娘娘,也被世人尊稱為天上人間的保護神、創造神、星神、生育神、生命神、福神、財神和送子神;祂所自創的「天書」兵法,總能讓大軍出奇制勝,堪稱是中國第一位,最傑出的女軍事家。

九天玄女娘娘跟女媧娘娘有啥關係?

clip_image008(圖片來源:hemdrsq博客,玄女傳秘)

根據民間的口耳相傳,大家都覺得,九天玄女娘娘,就是上古時代的女神,女媧娘娘。很多的專家學者,對這樣的說法,保持一個保留的態度,至於事實的真象,到底如何?現在已經不可考,我們僅就手邊現有找尋到的有限資料,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在《黃帝問玄女兵法》的書中記載:「昔雖為聖,未曾下世,迨乎開皇,降跡人間,號曰媧皇,人首龍身,練石補天,垂天地之大功,搏泥造人,作人類之元祖,軒皇治世,蚩尤肆虐。玄女再降,傳帝陰符,太乙在前,天一在後,靈寶五符,遁甲六任,造指南車,逐克蚩尤。」

如果,再加上《龍魚河圖》裏的神話描寫:「天遣玄女,下授皇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把這兩段話放在一起,相信大家應該對於九天玄女娘娘,跟女媧娘娘的身分爭議,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就先依照民間的傳說,繼續跟大家說說,關於九天玄女娘娘的故事。

造人:

話說,盤古開天闢地,利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了日、月、星辰,跟山、川、草木,而留在天地之間的氣,也慢慢演變成蟲、魚、鳥、獸,這個時候,地面上一片生氣盎然,好不熱鬧。

有一天,九天玄女就在這樣的原野中漫步,祂看著四處美麗的風光,和到處跳躍的蟲、魚、鳥、獸,心裏好不快活。就在祂恣意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光水色時,突然一種寂寞的感覺湧了上來,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開始不快樂了起來。

clip_image010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祂,開始看著盤古開天以來,創造的萬物,一直覺得,在這個世界裏,少了一點東西,過了一下子,祂終於明白了:祂要在這天地間,創造出一個比現有生命,更加完整的生靈,來彌補,這個空間裏的死寂之氣。

於是,祂開始沿著大地飛行,就在祂飛到黃河時,祂不經意的,低了一下頭,祂在黃河的水中,看見了自己的倒影,不知不覺的就笑了起來,因為祂知道,到底要創造甚麼東西了:祂要用黃河河床裏的軟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

九天玄女是個心靈手巧的神仙,不一會兒,祂就捏好了很多的泥人,每個泥人都跟祂長得幾乎一模一樣。接著,祂朝泥人吹了一口仙氣,馬上的這些小泥人,就開始活了起來:變成一群能說話,能直立行走的人。然後,祂再把一半的泥人,注入大地中,好鬥的雄性陽氣,讓這一半的小泥人變成男人;接下來的另一半,祂再灌入自然界裏的溫柔雌性陰氣,讓他們變成了女人;這些人,圍著九天玄女大跳了起來,剎時,天地之間好不熱鬧,充滿了生氣和歡笑。

但是,像祂這樣,一個一個捏泥人,然後在注入生氣,實在是太慢。慧黠的祂,找來一根草繩,放進黃河河底的泥土裏,然後不停的轉動,一直到草繩的下端,沾滿泥土為止。接著,施以變化大法,再把繩子抬高,拉出河底,再向地面上一揮,繩子上施過法的泥土,就會彈出草繩,變成一點一點的泥點,而這些泥點,也就會變成一個一個的人。

接下來,祂又想到要,怎麼讓這群人不斷的生存下去呢?總不能一再的重複製造吧!於是,祂就把一個男人,跟一個女人配對成一起,讓他們自己去製造後代,同時,因為人是仿造神製作出來的,不能與禽獸同等;相傳,祂曾經教「人」,甚麼是婚姻制度,同時,祂也制定嫁娶的禮節,尤其規定,同姓氏的,不得相婚配,使後世的男女關係,不至於像禽獸一般的雌雄濫交;祂還發明了「笙簧」的樂器,讓人的生活著實改善不少;盡而,不斷的開始繁衍了起來!

補天:

後來有一天,水神共工跟火神祝融,兩人一言不合,打起仗來,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下,把天下鬧得雞犬不寧,結果,祝融用巧記,打贏了共工,共工哪肯服氣,一怒之下,用盡吃奶力氣,把自己的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哪承受的住共工的猛力撞擊,一下子就崩裂了,結果支撐天地之間的大柱子崩裂,天馬上倒下了一邊,出現一個大洞,而地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一道道的大裂縫,讓山林起火,洪水自地底噴出,毒蛇猛獸,也趁機竄出,吞食人類;一時之間,人間哀鴻遍野,變成了人間地獄。九天玄女一看,這還了得,人類的痛苦,祂一一的感同身受,祂當下決定,要補天來中止這樣的災難。

clip_image012

(圖片來源:女媧補天油畫,驚濤駭浪008部落格)

九天玄女來到天台山,選用五色的石頭,然後架起火,前前後後,一共煉了九九八十一天。煉出了一塊厚約12丈、寬約24丈的五色巨石。於是,按照這樣的方法,又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煉成了一共36500塊的五色石,連同前面的那塊,一共是36501塊,將它們全部融成石漿,因為這些石頭是五色的,剛好就因此形成彩虹跟彩霞。接著,祂用自己的衣服,和一隻剛好經過的烏龜,交換他的四隻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再度支撐起來。然後,祂開始收集大量的蘆草,將蘆草燒成灰,堵住地的裂縫,和無邊際竄流的洪水;最後,祂宰殺所有危害人間的毒蛇猛獸。在這樣的大肆修補後,總算把一切都回歸舊貌,只是大災禍,還是留下了後遺症,天有些向西北傾斜,地有些向東南傾斜,從此之後,太陽、月亮、星星都自然的歸向西方,而所有江河的水,也朝著東南匯流。

水滸傳:

clip_image014

(圖片來源:bbs.klgoddess)

施耐庵的《水滸傳》中,對於九天玄女娘娘的法相,有著非常細膩的描寫:

「頭綰九龍鳳髻,身穿金縷絳綃衣,藍田玉帶,曳長裙,白玉圭璋,擎彩袖。臉如蓮萼,天然眉目,映雲環;唇似櫻桃,自在規模端雪體。正大仙容描不就,威嚴形像畫難成。」

透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窺見,九天玄女娘娘的法相,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祂是如何跟宋江結緣的(故事取材自《水滸傳》):

話說,來自梁山泊的好漢一起攻進江州法場,救下宋江,一群人上山之後,這才想到,把老爺跟弟弟忘在山下,一夥人,於是又下山去接人,不料事跡敗露,被官兵探知行蹤,大夥慌忙之間,躲進還道村裏頭的玄女廟中;正在緊張的時刻,官兵找到廟裡頭來,突然之間,玄女顯靈,在廟中,吹起一陣怪風,一時之間,飛沙走石,天降黑雲,官兵們見到這樣的情況,馬上驚慌的紛紛逃命。

之後,大家驚魂甫定,只見玄女,派遣兩個青衣仙女現身,要請宋江相見,宋江頓時起身與玄女作揖,玄女授予宋江三卷天書,同時跟宋江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宋江還沒回答,玄女又說:「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功成之後,便可焚之,勿留在世。」。宋江在詫異之下,點頭稱是、謹受其命,從此,更堅定了他造反的決心,不再三心二意。後來晁天王去逝,宋江繼命為王,成為梁山泊義軍領袖。

宋江帶一批人馬,歸順朝廷後,奉命皇帝之命,領兵征遼。兩軍對陣之際,遼軍擺設出「太乙混天象陣」,非常的厲害,宋江不知其威力,依然指揮部下,前往攻打,攻打數次,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宋江雖貴為將軍,在此情況下,亦無計可施。有一天晚上,宋江在睡夢中,突然夢見兩位仙女入夢,指引宋江,要宋江前去拜見九天玄女,玄女在夢中,傳授宋江破陣的妙法,宋江一一謹記;第二天,再度揮軍向遼,使用夢中玄女傳授仙法破陣,大拜遼軍!

clip_image016

薛仁貴征東:

(圖片來源:每日甘肅,法泉石窟八號,九天玄女洞)

現在,在湖北,襄樊市,有一個九天玄女洞,洞裏面有記載著,九天玄女曾傳授兵書兵法給薛仁貴的事蹟。

根據洞裏的資料說中國的「奇門遁甲」最早有四千三百二十局,後來經過流傳,逐漸減少為一千零八十局,再經過傳承,最後僅剩下現在的十八局。

不管事實真相如何,也不論是否真有記載般的四千多局,我們還是先來跟大家說說,在九天玄女洞中,薛仁貴征東的故事吧:

相傳,「薛仁貴出兵高麗,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五件寶物,從而東征大捷!」  

clip_image017

(圖片來源:聖明壇網站)

於九天玄女娘娘,法力無邊,信徒遍佈全國上,同時,又經常現身,幫助忠臣與世代將軍,救國護民。

因此,有大量的史學家、小說家,都以九天玄女降臨的故事為背景,創作出一連串經典的小說與傳奇像: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無名氏的《楊家將傳》、清朝呂熊的《女仙外史》、無名氏的《薛仁貴征東》等等;都是最好的例證。同時根據《太平廣記.卷五十六》的記載,中國歷代的各種玄理奇術,還有關於「天書」的傳聞,幾乎都跟九天玄女下凡,治亂安國有關。

甚至,我們可以從很多歷代的傳說中,得到一個很基本的想法,在中國,歷來各朝代,每當天下要由大亂轉趨和平共治之時,都會有高人出現或降臨,幫助當時的真命天子來打天下,以及安邦定國;有時會出現九天玄女親授,(例如:《封神演義》,商紂無道,九天玄女派妲己滅國、孫臏從鬼穀子那裡,得天書三卷、八門遁法、六甲靈文等等。),有時也會有得道高人代行(例如:姜子牙出世,諸葛武侯出茅廬,劉伯溫出山,在處州,羅山,山洞中,得到天書四卷,之後,憑著這些天書,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等等),這些故事,不外乎都只有一個目地:勉勵大眾,貫行忠孝節義之章。

其他九天玄女娘娘的三兩事

clip_image019

(圖片來源:聖靈光佛具網站)

在民間與傳說故事中,關於九天玄女娘娘神蹟的傳奇故事,相當的多;其實因為九天玄女娘娘的神蹟顯赫,九天玄女娘娘,還是很多民間行業的守護神。

首先跟大家說的是這個行業,相傳在九天玄女娘娘在在補天的時候天補天的時候,祂的法力高超,祂憑藉著祂個人的法力,像傘一般的天穹,都能支撐修補,所以,傳說九天玄女娘娘,是修補傘的聖手;製造傘的業者,群奉九天玄女娘娘為守護神。

同時,相傳,只要是有香火的地方,九天玄女,都會下凡,來到民間,傾聽人間的苦難,因此,九天玄女娘娘,也是線香業的祖師爺。

此外,九天玄女娘娘,因為曾經替黃帝製作指南車,幫助黃帝擊敗蚩尤,因此,許多汽車製造,以及銷售業者,也將九天玄女娘娘視為守護神。還有,絲棉的紡織業者,也供奉九天玄女娘娘為職業守護神。

根據《台灣廟神傳》的記載,現在台灣,有規模的玄女娘娘廟,共有19座。在台灣民間,九天玄女娘娘,也被尊稱為「連理媽」,有大媽、二媽、三媽至九媽的九尊神像。

www.nezha.com.tw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回家過中秋
才知道我家"出人命"了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_image002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嫦娥

 

 
今天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也是太陰星君的聖誕

關於太陰星君的三兩事…

clip_image004

〈圖片來源:大紀元文化網)

太陰星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月神、月娘、夜明之神、太陰娘娘、太陰菩薩、月宮娘娘等等;在道教中,尊稱祂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

很多人都認為,太陰星君,就是嫦娥。我們細細的追溯一下,關於太陰星君的起源,發現,其實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老祖宗們,就有對月亮的崇拜!

 

clip_image005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根據,目前找到最早的文獻《尚書·堯典》上記載:「日、月、星辰為天宗,岱、河、海為地宗;天宗,地宗合為六宗。」,由此可見,在很早的時候,就被大家視為神,進而加以崇拜!老祖宗們,在祭祀月亮的時候,往往都是先祭日於東,然後再祭月於西,正是所謂的「祭日為主,祭月為輔」。

在當時,只有天子(也就是皇帝),才有資格祭天、地、日、月的;通常都會在冬至祭天於南郊天壇(圜丘),夏至祭地於北郊地壇(方澤),春分祭日於東城日壇,秋分祭月於西城月壇,這種固定的時節祭拜,也是上古時代最重要的祭祀。所以有句話說:「以月神為陰精,而配太陽之德;繼太陽之大明,而有夜明之光;朝夕晝夜,輪替不息,明滅相生,陰陽共濟。」也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後來,號稱中國百科全書的《山海經》,其中在《大荒西經》裏,就有關於月神的故事記載:「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

而帝俊是誰呢?相信大家跟我有一樣的疑問,我們花一點小篇幅,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帝俊。帝俊,也就是傳說中的少昊,在甲骨文中,稱祂為高祖俊;甲骨文裏他的名字,是這樣子的: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7。意思是指,帝俊的外觀,有一個鳥的頭,獼猴的身體,一隻腳,手裏好像還拿著一根拐杖。祂原本是殷民族的祖宗神,後來升天,成為天帝;祂的第一個妻子羲和,是十個太陽的母親,圖騰上的象徵是蝶蛾;第二個妻子常羲,生下了十二個月亮,圖騰上的象徵是蟾蜍;也就是說,帝俊是太陽和月亮的父親!根據清朝,畢沅的考據,大家口耳相傳的嫦娥,前身就是帝俊的女兒。

接下來的這段故事,是取材自民間的傳說:

clip_image008

〈圖片來源:世界弘道協會網站)

相傳,在帝堯統治天下的時候,帝堯時常出巡民間,查看全國各地的生活情況。

有一天,帝堯巡視到淮陽地區,突然看見,有一個長得高大雄偉的男子,手持著弓箭。帝堯一見到這個人,就覺得祂器宇非凡,四處打聽祂的名字,居然,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於是,帝堯就命人把祂召來駕前,帝堯再度端詳這個年輕人,心裏著實喜歡,於是就問他,有沒有甚麼特別的才能;這個英挺的男子,回答說:「善射,又能隨風上下!」。帝堯可是個英明的君主,怎會輕易的相信他人之言,於是就要祂現場表現功夫來看看;這名男子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讓眾人嘖嘖稱奇。帝堯眼見人才不可失,於是,把祂帶回京城,擔任木正一職;又因為祂的善射以及能隨風上下,就賜給祂一個名字,叫做羿。

其實,在帝堯值政的時候,天下有六害,傷及百姓,無人能治,帝堯一直為此苦惱著。這六害就是:「天上十日並出,焦殺禾苗烤熾萬民;大風四起,拔木飛屋;北邊忽發暴水,沖渠倒岸;有獸曰猰貐,迅走食人;洞庭之野有修蛇,長百丈,呼氣吸人;東海有封豨傷人,大如兕。」這六害,一直就是帝堯的心頭大患。有了羿之後,帝堯信心大增,於是,祂就派羿,率領三百個軍士兵前去除六害。帝堯原本擔心羿會嫌人手不足,誰知羿滿口答應,這讓帝堯相當的滿意。

clip_image009

〈圖片來源:中華傳奇)

其實,羿就是奉太乙真人之命,要來人間,了卻因緣的一位赤將;祂早已修練成道,不食人間五穀只吃百草之花。

羿率領著軍隊,首先來到東方大澤果然是大風狂吹,羿順著風向找到一個山洞,正是大風的來源處,羿在出風口的地方,只看見一個黃色的皮囊,正在張著大口拼命的呼吸羿不由分說,立刻拿起箭,朝皮囊射去,一箭命中額頭,,說也奇怪那個皮囊,立刻縮回洞中,不一會的時間,一個相貌奇怪的人,拿著大刀衝出來,對著外面大喊:「誰這麼大膽,敢拿箭來射我風母?」羿沒等他說完,一箭又射出,貫穿了他的膝蓋,妖怪當場拜倒。羿此時,憐憫心起,走上前去幫他拔箭,相詢之下,這才知道他就是助蚩尤作亂的蜚廉。同時蜚廉為了感謝羿的不殺之恩,還跟祂說,天上多出的九個太陽,就是九隻雛鳥在作怪,北邊的暴水,是冰夷之妹所發。羿詳細的問完這些怪物的藏身之處,就謝別蜚廉,一路向西而去,當然東方的風害,也因此解除了。

羿連夜趕到西河,麟山,偷偷的駐紮谷口,不一下子,太陽就從東邊升起,這時天上都只有一個太陽,大家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就是中午的時刻,天空中,突然就跳出另外九個太陽,一下子,大地就被這十個太陽烤得跟火爐一樣。正在大家都受不了這種酷熱時,只見羿,從容的拿出箭,連射九箭,九個太陽咻咻咻的跟隨箭發而掉落;羿馬上命令士兵們四處搜捕,結果在山谷當中,找到了九個巨大的紅色石頭,每塊石頭上都插著羿的一支箭,從此,九個太陽成了一段神話。

clip_image011

(唐寅,嫦娥奔月軸,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庫)

接著,羿風塵僕僕的趕到了北邊的高梁,大軍站在河邊,只見河水湍急洶湧,大水滾滾而下,一發不可收拾。奇怪的是,居然有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一個人在河裏的急流中行走,羿看著這女孩的背影,當場就知道祂一定是冰夷之女。羿再度拿起祂的神箭,一箭就射穿那女孩的髮髻,卻沒傷到那女孩。冰夷之女,髮髻中箭後,驚慌的回過頭看著羿,心知羿只是警告祂一下,同時放祂一馬、饒祂一命。當場,冰夷之女就跪了下來說:「感君不殺之恩,願奉箕帚。」,此時,羿上前扶起冰夷之女,兩人四目交望,頓時之間,羿突然明白,師父太乙真人跟祂說過的人間因緣一事。於是,羿就帶著冰夷之女,一起返回京城。之後,北方的水患也因此消失。

回到京城之後,羿帶著冰夷之女,去向帝堯回報戰功,帝堯早就知道六害中,羿已除了三害,心裏非常高興,又看見羿,帶回來的這個女孩,氣質出眾、美貌非凡,殊不知,這個冰夷之女就是嫦娥。帝堯,當下就在殿上,賜宴完婚,兩人婚後不久,羿又開始帶兵出征,將剩下的三害,一一解決,從此,天下太平,百姓們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

後來,北天的天空,突然出現異象:幾乎每天,都會出現九色光,相當的漂亮。勤政愛民的帝堯,擔心天有異相,會有怪事發生;於是,又命令能隨風上下的羿前去查看,羿領命後,跟著風向,來到崑崙山,才剛進山門,就看到西王母的女兒,坐著一隻海底老龍,老龍發出九色龍光;正在羿看得入神的時候,突然,從崑崙山上,跳出一群看門的野獸,羿嚇了一跳,本能反應的抽出箭就射,一隻野獸應聲倒地,其他的,一見狀況,紛紛驚嚇著大叫,四處奔逃。正在羿舉箭,要繼續射時,突然洞門大開,許多仙人,簇擁著西王母,走了出來,西王母笑著說:「赤將,休無禮!」羿馬上知道自己太衝動,做錯事,立即跪地謝罪。西王母上前扶起羿,要羿幫祂在山腰上建幾所宮院,羿很快就把宮殿蓋好,西王母為了感謝羿,就送給羿一顆靈丹,並且再三的警告羿,一定要靜養,修練一段時間,之後才可以服用。

羿謝過西王母之後,回到家中,羿謹記西王母的教誨,將靈丹放在屋樑上,耐心的等待時機。誰知道,南方又有妖人出來放蠱害人,帝堯又派羿前去消滅妖人;羿領命後,帶兵南行。

羿出門後,嫦娥一個人在家中獨處,嫦娥雖原為冰夷之女,但是生性恬靜溫和,常常行善於鄰里間,而不欲人知。有一天,祂一個人悶得慌,在院子裏面漫步,走到一處屋簷下,突然看見一道白光,從樑上射下來,頓時整個園子裏,都充滿著一股異香,憋不住好奇心的嫦娥,拿了樓梯,就爬到樑上,看看到底是甚麼東西。嫦娥,一看到羿藏的東西,就知道這一定是個寶物,雖然自己很想試試,但又怕羿會不開心,始終沒有服用。

clip_image012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後來,嫦娥聽說在東邊的市集,有一個非常精通卜易之術的有黃,嫦娥耐不住對寶物的好奇心,就帶著丫環,前往卜卦。有黃替嫦娥卜了一卦,卦象是說,一位女子即將西行,大吉。嫦娥左思右想,都想不出,這個卦跟寶物有甚麼關係。有一天的晚上,嫦娥禁不住好奇心,打開寶物盒,一見是一顆靈丹,她想也不想的就把靈丹吞了下去。

才一下子,嫦娥的身體開始慢慢變輕,慢慢的像一片羽毛一樣,就要往上飄飛;就在此時,勝利回京的羿,剛好回到家裏,看見嫦娥這個樣子,心裡馬上知道,一定是出事了;正在羿,看著神情恍惚的嫦娥時,嫦娥突然從兩邊的腋下,生出一陣風,說時遲那時快,身體像羽毛一樣輕的嫦娥,就從窗戶飛了出去。機警的羿,正拿起弓箭,要將嫦娥射下來,突然吹來一陣怪風,就把還沒準備好的羿,連著弓箭,一起吹到東極。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_image002

 

(圖片來源:百度道教,清境山人部落格)

普化寶誥: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權大化。

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

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今天是農曆八月初五,也是雷聲普化天尊的聖誕

關於雷聲普化天尊

雷聲普化天尊,正確的名稱應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也有人尊稱祂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簡稱為雷祖、雷公、雷師。

clip_image004

(圖片來源:國家之窗,宗教頻道)

關於雷聲普化天尊的由來,眾說紛紜,我們提供幾個說法,給大家做參考:

根據《無上九宵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的說法,雷師,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稱作『神霄真王』。

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上古時期,正值人界、天界、地界的三界大亂,處處妖魔橫行,連玉皇大帝,都為這樣的亂象,而天天焦慮;正在玉皇大帝,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正好,在人間有個聲名大噪的好皇帝,軒轅皇帝。軒轅,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祂不但心地善良、驍勇善戰、武功高強,說話的時候,聲音又大又洪亮,同時,祂每一次打仗,都會雷聲相助,連祂在祂與蚩尤大軍大戰的時候,也絲毫沒有懼色,是個人人都尊敬,人人都佩服的好皇帝。於是玉皇大帝就命令九天玄女,把軒轅皇帝找到天庭來,把祂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帝要祂管轄:三界、六道、四生、十方的雷事,雷人,雷仙,五雷令,雷令,天雷,地雷,水雷,妖雷,神雷,社雷等等,都歸祂管,最後,軒轅皇帝就把那些做祟的妖魔,用雷轟滅;比較好一點的妖怪,就好好的點化。三界大亂,也因此而平定;玉帝敕封祂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還有一說:雷聲普化天尊,原來是軒轅皇帝的臣子,名叫扁鵲,是南極人。他的手臂上,有一雙翅膀;還有一張像鳥一樣的嘴巴。後來有一天,扁鵲不小心掉入深潭裏,當時的祂,求救無門,就在祂快被溺斃時,突然天空中,發出陣陣的轟隆轟隆雷聲,扁鵲因此升仙,變成雷精;主管雷雨,被後人尊稱為雷公神。

在明朝的小說,《封神演義》裏,雷聲普化天尊,則被指稱為聞仲,聞太師,後來祂被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職司雷部,其中還下轄,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共二十四名。雷聲普化天尊,居住在神霄玉府,也就是在碧霄梵氣的雷城之中,雷城是天庭裏,行雷的地方,高約八十一丈左邊是玉樞五雷使院,右邊是玉府五雷使院。

clip_image005

(圖片來源:國家之窗,宗教頻道)

還有一個,關於雷神的有趣故事:

商朝末年,帝乙(就是紂王的爸爸),是一個,非常昏庸無道的君主,他偏偏不信神鬼之說,同時,對雷聲普化天尊的:「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即付五雷斬勘之司。」的說法,特別的反感。

有一天,他心血來潮,突發奇想,他發佈命令,要下屬們製作了許多小偶人,然後,把這些偶人浸上血,之後,再包裹上一個血袋,在偶人之中,然後,要所有的士兵們,輪流的射擊這些人偶,還大言不慚的說,這個舉動,叫『射天神』。帝乙,常常以這個舉動為傲,同時,還通令全國,教化民眾,要每個人都射天神。善良的老百姓,哪敢不從,只好一一的照做;只能在射的箭上,動動手腳:有人將箭弄短,有人把箭弄軟,讓箭射不人偶裏去;還有人,乾脆假裝自己臂力不足,無法射箭!帝乙,這個舉動,弄得民間是怨聲載道,再加上他原本的荒淫舉動,讓所有的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後來,有一天,帝乙出遊回京的途中,走到了「妹」地,一群人馬,才浩浩蕩蕩的剛要休息,突然天空雷聲大作,雷霆交加,當場就把帝乙給轟死了。大家都認為,一定是帝乙作惡多端,被雷神懲罰,將他擊斃。

其實,關於對雷聲普化天尊的崇拜和祭祀,很早就有了,北宋末年起,就有在神系中,設置雷部,並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其事;道教神霄、清微等派,更崇尚施行雷法。於是,演變到後來,雷的功能,不僅在施雨施雷,更加的擴大到了專司天之禍福、生殺之權衡等等重要工作。

還有相關的故事: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總管理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就說:「九天普化君。化形十方界。統天三十六。披發騎麒麟。 赤腳躡層冰。手把九天氣。嘯風鞭雷霆。」,由這個記載,可以明顯的看出,雷聲普化天尊的長相、個性和值司。同時,關於雷聲普化天尊的其他故事,就讓我們一一說來:

clip_image007

(圖片來源:林祐一先生,用泡沫和黏土雕塑的「西遊記」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作品。(攝影:吳麗麗/大纪元))

第一個故事,是來自於《棗林雜俎》的記載:

相傳,在陳宣帝(五代十國之一)太建二年,雷州城這個地方,有一戶姓陳的人家。有一天,陳老先生突然發現,他養的狗,居然有九個耳朵;個性單純的他,一直都以為是狗兒的基因突變,也沒啥搭理牠。結果「玄」的事發生了:在這個陳家村裏,每年到了秋收之後,莊稼休息的時節,大家總是會互相招呼,一起去山裡打獵;而陳老先生,也會帶著這隻狗,一起到山裏去,幫忙大家叼獵物回家。

說也奇怪,每次大家去打獵,這隻狗的九個耳朵,就會不自主的抖動幾下,更巧的是狗耳朵抖動的次數,一定就跟這次打獵的收獲量一樣。從此之後,大家要出去打獵之前,都一定會先看這隻狗耳朵抖動的次數,再來決定,今天要不要出發去打獵。這件事,傳開之後,地方鄰里們紛紛稱奇,就把這隻狗命名為靈犬。

clip_image008

(圖片來源:網路傳道宗網站)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有一天,陳老先生的長子,無緣無故的夭折,這讓他心痛不已;每日為此愁眉不展。正在陳老先生為喪子之痛所苦時,這隻靈犬,突然九個耳朵都不停的動了起來,陳老先生嚇了一大跳,心想:「今天又不去打獵,祂幹嘛抖耳朵?」,雖然覺得奇怪,陳老先生還是戴上獵具,到山裏去。

陳老先生才剛進山裏,就發現有一群動物,群聚在樹林邊,老練的陳老先生,哪肯錯過這個機會,架好弓之後,一隻箭就射出去,說也奇怪,這群動物,彷彿後面有長眼似的,一下子全躲開,陳老先生的箭,硬生生的射在一枚巨蛋上面;這下,連經驗老道的他,都嚇傻了。他上前查看這枚巨蛋,量一量,居然直徑有一尺多,他連忙開心的背起蛋走回家,要讓大家仔細的瞧瞧這件怪事。陳老先生,把鄰里們都叫來,他小心翼翼的拿出拿出刀子,想要剖開這顆巨蛋,看看這到底是甚麼玩意兒;誰知道,要剖的那一霎那,竟然從蛋裏,直挺挺的蹦出一個小嬰孩!更令人好奇的是,這個小孩的兩手,都握有一張字條,字條上還有字:左手的是雷字,右手的是州字。就在大家議論紛紛時,見到嬰孩,喜出望外的陳老先生,不顧大家的你言我語,當下決定,要收養這個嬰兒,把祂好好的扶養成人,同時將這個嬰孩,取名為陳文玉。

陳文玉,從小就是天資聰穎,熱愛讀書的好孩子,長大之後,考上功名,被皇帝封到家鄉的州縣,擔任刺使,公正不阿的祂,非常努力的管理家鄉,任何事情一定親力親為、絕不懈怠。祂每天為了百姓的事,常常忙到三更半夜。也就是因為祂這樣的管理,很快的,家鄉從一個無名小地,變成聞名全國的大州。而祂賢能公正、廉潔的治理方式,也讓祂贏得百姓們的尊重、服從和愛戴。

好景不常,陳文玉因為太操勞而病故,全州上下同聲的悲痛。但是其怪的是,過世後的陳文玉,不但沒有離開大家,反而一再的顯靈,幫助全州民,解決各式各樣的難關;重點是,只要有祈求就一定靈驗。州民為了感念祂,生前跟過世後的豐功偉業,於是,就立了一座廟,來祭祀陳文玉。

後來,歷朝都不斷的加封陳文玉,到了唐朝貞觀元年;皇帝為了紀念祂的靈驗,就把州名,改成雷州;而當地人都相傳,雷神就是陳文玉。所以在《棗林雜俎》裏就說:「雷之神曰陳文玉,有廟甚威,犯者必死。廟門建二高標,每欲發聲,或享祭時,必紅白二鳥飛集高標上,怒氣勃然,無不沮喪。廟中人云:廟後山有所窟也,皆藏土中,出則行天也。」

clip_image010

(圖片來源:國家之窗,宗教頻道)

第二則,跟雷神相關的故事,是來自《太平廣記》狄仁傑救雷公:

相傳,在雷州城西邊,有一顆很大很大的槐樹。有一天,在一陣大雷雨當中,槐樹不偏不倚的被震雷所劈中,接著,從槐樹的中央,裂開了一道長約數丈的裂縫。後來,雷神駕雲乘龍,來到這棵槐樹的頂端,說時遲那時快,咻一聲,飛進槐樹裏;這顆槐樹裏,頓時冒出一陣青煙,之後不久,一切漸漸的平靜下來。突然,一陣響徹雲霄的怪聲從槐樹裏發出,大家都感到很詫異,殊不知,原來是雷神,在槐樹縫中不斷的嘶吼著。這吼聲震天,一聲一聲,像是要撕裂人心肝的那樣。這時,所有的旁觀者跟百姓們,都莫名其妙的害怕起來,大家都覺得一定有怪事發生,完全沒有人敢接近那顆槐樹;放任著吼聲,一陣接一陣,一聲接一聲。

那時,狄仁傑剛好就是雷州的都督,,祂當然也聽到了這陣震天的吼聲,勤政愛民的祂,雖不知真實情況,但心裏總覺得有異,就馬上派人前往查看。誰知道,部下們,都跟百姓一樣,震懾於吼叫聲,而沒有人敢領命,前往槐樹查看。這下還了得,狄仁傑,可是出了名的治軍嚴謹、勤政愛民的好官;,正在狄仁傑要發怒施行軍令時,突然,祂心中一個念頭一轉:「這吼叫聲,如此淒厲、怪異而震天,大家害怕,這也是人之常情,理所當然,我怎可因此責難他們?」善良的狄仁傑,頓時怒氣全消,到口邊的重話,也硬生生的吞回去。狄仁傑呼一口氣,慢慢的說著:「備馬!讓本官親自去瞧瞧,到底有何事發生!」。

clip_image012

〈圖片來源:columbia.edu)

狄仁傑,一個人,騎著馬甚麼也沒帶,就往槐樹邊快速的奔去,只見這被劈開的槐樹,在四下無人的曠野,發出陣陣駭人的吼聲狄仁傑,一點也沒有畏懼,因為祂知道,一定有怪事發生。於是祂策馬走到槐樹旁邊,隱隱約約在被劈開的樹縫中,看見一個身影,狄仁傑想也不想的,開口就問:「你是哪個妖怪?幹嘛吼得那麼大聲,讓我的百姓們如此的驚嚇,速速報來!」。

說完之後,只見樹縫中的雷神說:「我本天上雷祖,只因這顆槐樹,已經千年成精練就一身妖法,想要藉著邪雲妖龍,出來害人;我是特別來收伏、驅逐它的,沒想到,才剛把它收伏,就中了它預先藏好的奸計,被困在這棵樹中央,動彈不得,落得一身窘況,只要你肯相救,他日必報厚恩!」。狄仁傑才聽完,二話不說,馬上將樹鋸開,救了雷神一命。從此之後,雷神一路相助狄仁傑,狄仁傑,後來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將軍。

第三則故事,來自於民間的傳說:

相傳,在杭州,忠清里,有一戶施姓人家,在六月天雷雨的慵懶午後,突然內急,就順勢到大樹下,準備好好的解放一下,誰知道,他才剛脫下褲子,就突然看見有一個長著雞爪,臉又尖尖的人,就蹲在他的面前;這個施先生,活生生的嚇了一大跳,連尿也沒撒,穿上褲子就飛奔回家。

到了晚上,一個健康的莊稼漢,就莫名其妙的生了重病,一邊躺在床上呻吟,還一邊大叫:「觸犯雷神!」,家人一見狀況不對,於是一起下跪,跟上天哀求:不知者不罪,要求雷神恕罪的話!跪著,求著,在床上生著病的莊稼漢就說:「沾酒飲我,殺羊食我,我貨其命。」,家人趕忙照做,不出三天,大病竟然不藥而癒。後來,有大師路過杭州,莊稼漢趕忙向他詢問這件事的真假,聽完之後的大師,笑著說:「此雷部奴中奴也,小名阿三,慣倚勢詐人酒食,如果雷神,其技量豈止此耶。今長隨中有稱三爺.四爺者是矣。」,從此之後,大家就都怕得罪雷部阿三爺,沒人再敢隨處大小便,尤其是在雷雨天,跟雷雨過後!

其他關於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三兩事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雷部最高天神。道經中說:雷神執掌五雷,是眾生之父,萬靈之師,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

clip_image013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關於「五雷」,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五雷為天雷、水雷、地雷、神雷、社雷,也有說五雷是天雷、地雷、水雷。 神雷、妖雷。神雷、妖雷。相傳,宋朝道上林靈素擅長此法,能興雲致雨,役使鬼神,驅邪治病。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_image002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

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

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

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清朝《敬灶全書》

今天是農曆的八月初三,也是九天司命灶君千秋

 

誰是九天司命灶君啊?

clip_image004

(圖片來源:我酷,曼珠莎華的空間)

中國歷朝以來,關於九天司命灶君的說法紛紜,我們僅就一些文獻上的記載,與民間的傳說,來跟大家好好的聊聊,九天司命灶君。

九天司命灶君的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是:『灶君』、『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灶神』、『灶王爺』,祂是鸞門尊奉的三恩主之一,也是廚房之神。

灶神的起源甚早,一般認為應該是跟灶的出現有關。在考古學家想法中,仰韶時期就有了釜灶的雛形,也就是所謂的雙釜連體。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中國人最早的祭灶的習俗,可能是來自史前的遺風;之後到了商朝,就有祭灶的記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所謂的五祀,就是指祭祀灶神、門神、井神、廁神、中溜神等五位神靈。其中,灶神是玉皇上帝,派到人間,來考察一家善惡行為的神官,也最受到民間的敬重。關於灶神的來源,文獻上的相關記載非常多,我們大致把它畫分一下:

 
一、神話說

《事物原會》:皇帝做灶,死為灶神。

《淮南子.氾論篇》:炎帝做火,死為灶。

《周禮》: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由於灶神的祭祀起源相當的早,再加上炎帝是火德之帝,祝融是火官之神。於是在這一派的說法裏,就把灶神跟火神畫上等號,把對灶神的奉祀,歸類於一個人類對大自然崇拜的源頭,在這一派的起源說法裏,灶神就是炎帝,灶神就是祝融。

clip_image005

(圖片來源:中華傳奇)

二、神阯與精靈說

《禮記.禮器》:奧者,老婦之祭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卒食而祭爨、雍爨。(孔穎達疏:爨者,老婦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

《莊子.達生篇》:齊桓公問皇子告敖:「到底有沒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晉,司馬彪注: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

《白澤圖》:「火之精曰宋無忌」。

《荊楚歲時記》:「灶神名蘇吉利。」。

《玉燭寶典》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

在這一派的說法當中,灶君的來源,更加的複雜,禮記跟儀禮,裏面都說,灶君的前身,是一名專門掌管廚房烹調事務的女神,叫做先炊;到了莊子裏,又說灶神,是一名穿著紅衣的美女,叫髻;後來,也有人說灶神,應該是管輅口中說的剛出生就投入火中的精靈,宋無忌;還到了玉燭寶典裏,說灶君是一對夫妻,丈夫是蘇吉利,太太是博頰。不管這些的說法,誰是誰非,在這派說法裏,灶君跟火神是沒有關係的,反而是由鬼神或精靈轉變而來的。

clip_image006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三、人死變神說

《酉陽雜俎.諾皋記》: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傳說中,張單是一個負情浪子,因羞見休妻,鑽入灶內,成為灶神。

還有一個民間的說法,雖然找不到任何的文獻佐證,但相當的有趣,提供大家做參考。相傳很久以前,地方上有一個大貪官,不但貪財,更愛享受美食;每天都要找很多山珍海味來吃,這樣的行為,搞到當地的百姓,個個都是怨聲載道,後來,民間的怨聲讓天廷知道了,玉帝就派了一位神仙,幻化成一位美女,三兩下,就把貪官綁到鍋台上,變成灶王,變成一個,每天只能看人家吃,而自己卻永遠無法享用的灶神。

  clip_image008

(圖片來源:同程網,似水年華chongdudu博客)

四、窮蟬說

關於這個說法,其實是有一點吊詭的,是來自於現代學者袁珂。在他的文章裏說:

《廣雅.釋蟲》篇裏有說:「蛣,蟬也。」,再根據考古文的考正,莊子中說的「髻」,就是「蛣」這個字的異體字,或假借字;之後再拿《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顓頊生子,曰窮蟬」這句話來對照,這樣就會找出相當的關聯性。換句話說,顓頊的兒子窮蟬,也可以稱之為窮蛣。同時,窮蟬又名窮系,而系、髻、吉、忌的聲音是相近的。因此,無論後世相關灶神的傳說,是張單、宋無忌、還是蘇吉利,他們都是顓頊的兒子窮蟬,這個名字演變而來的。

而這個「蟬」字,並非我們一般人所知道的「知了」,而是古代人,在灶上常見的神物(也有人說是鬼物),「灶馬」,也就是我們現在口語中說的「蟑螂」。同時,袁珂也舉出殷周的鼎彝,多半都以「蟬紋」為飾做為印證,而這些蟬紋,所刻繪的動物,也就是當時的「灶馬」。

對於這樣的說法,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抱持著一個懷疑的態度;但是,若依照袁珂的說法,祭灶的行為,應該是來自古人對大自然的崇拜,而古人們,在第一次看見灶馬,完全不認識而心生畏懼,因此,順理成章的,古人對灶馬加以祭祀;,也就是我們今天看見,長得像蟬的紅殼動物,「蟑螂」。所以,在這個窮蟬說的說法裏,灶神,應該就是灶馬。(可參考《漫話灶神和祭灶》,原載《散文》1980年,第二期。)

跟灶王爺相關的其他傳說

clip_image009

(圖片來源:松山慈祐宮)

相傳,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聽說祂的相貌長得出奇的俊美,幾近於男人女相。後來,祂娶了老婆丁香,一共生了六個女兒,祂把六個女兒,都取名為察洽;由於丁香十分的賢慧,又非常孝敬公婆,一家人和樂融融的生活著。

後來,張單到外地經商,丁香就一個人,張羅一家大小的生活。張單一個人在外地努力奮鬥事業,果然有成;但是,祂獨自的經商生活,難免寂寞。有一次祂在妓院裏,認識了妓女海棠,不知怎麼低,祂瘋狂迷戀海棠,之後回到家中,二話不說的休了丁香,改娶海棠為妻。賢慧的丁香,眼見丈夫移情別戀的行為,也沒多說甚麼。收拾好包袱就垂淚的離去!

丁香離開之後,張單每天也不知上進,出外賭博玩樂,大筆的家產,搞到幾乎全部敗光;同時,海棠是個好吃懶做,貪圖享受的妓女,哪懂甚麼持家之道,每天只會找樂子玩樂!有一天,她好奇心大起,在家裏玩起火來,一個不小心,把整個家都燒掉了。海棠眼見事態嚴重,再加上張單的好賭,這一下,諾大的家產可是雙重打擊、雪上加霜。海棠馬上收拾最值錢的細軟,丟下張單一家,改嫁給別人。一切皆空的張單,只好到處流浪,四處討飯來照顧家人。

另一方面,被張單休了的丁香,在父母命難為的情況之下,改嫁給一個樵夫,雖然樵夫並不富裕,但是卻十分的疼惜丁香。賢淑善良的丁香嫁過來之後,事事是精打細算,勤儉持家,這讓家境逐漸改善,邁入小康之家!

同時,張單不但是家徒四壁,賭債台高築,還有一家大小要活口,張單對這樣的狀況,真是無計可施;祂想了很久,突然祂想到了丁香,於是,張單趁著樵夫外出打柴的時候,跑到樵夫家去找丁香,希望丁香能助他一臂之力。

clip_image011

(圖片來源:glulu,清真美食文化)

丁香看見張單,沒有一點怨恨,也沒有一句怨言,只是靜靜的,聽完張單所有的故事。丁香二話不說,拿了十個粽子給張單,並且再三的叮嚀:一定要自己,拿回家跟家人一起吃,不可以給別人。

張單才出丁香家門,就好巧不巧的,碰到自己的賭債債主,債主看見,張單二話不說,一陣狠打,拉扯之間,張單懷裏的粽子掉了下,摔了一地。大家這才看清楚,粽子裏包的是丁香這些時間以來,存的私房碎銀子。債主一看到錢,大家吆喝一聲,拿了粽子,再踢張單幾腳洩恨,就離開了。

  clip_image013

(圖片來源:同程博客,同程博一)

丁香聽見吵雜聲,跑了出來,扶起受傷的張單,張單感恩的看著丁香,兩人無聲的,往家裏走。

正在此時,樵夫從山上回來。張單深怕自己,跟丁香兩人,孤男寡女的,被樵夫看見,一定有很多誤會,張單為了要保護丁香,顧不得滿身的傷,急忙躲到燒水的灶裏面去。誰知道,剛到家的樵夫,一到家就要洗澡,打了個赤膊。丁香一聽,嚇了一跳,連忙說要幫他燒水,誰知道,樵夫為了體恤丁香一日的辛苦,說甚麼都要自己動手,說時遲那時快,樵夫打開灶門,就往裏面堆柴,躲在灶裏的張單,雖然很害怕,但是心想:「我一出去,丁香會被這個樵夫打死的!丁香對我有情、有義、有恩,我覺不可以害丁香!」結果,張單就在灶裏,活活的被燒死了。

張單被燒死之後,丁香每天的早、中、晚,都會按照時辰,來到灶前上香祭拜;樵夫覺得很奇怪,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問丁香,為什麼要這麼做,丁香怎麼可能說出張單被燒死的實情,只好跟樵夫說:「我們身為人,能夠飽食的,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感謝灶和鍋子,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我們才能把東西弄熟,弄到色香味俱全,每天都大飽朵頤。」樵夫一聽,覺得非常的有理,於是,只要一有空,就會跟丁香一起祭拜。「丁香祭灶」的這件事,慢慢的傳了開來,家家戶戶也都起而效尤,祭拜起灶跟鍋來了。後來,玉皇大帝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張單封為灶王爺,待在家家戶戶的廚房,用最近的距離來監察,家家戶戶的善惡得失,然後,在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四號,上天庭去稟明一切,以做為這戶人家,一年來所作所為的獎懲依據。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上天行好事,下地報平安。」。

clip_image014

(朱仙鎮,木版年畫,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

還有一個在民間流傳,跟灶神相關的故事:

相傳,在河南有一對老夫妻,老來得獨子。想當然的,對兒子呵護有加、疼愛異常。後來,這個小孩漸漸長大,只因家裏非常貧窮,就跟當地人一樣,到煤礦去挖煤。有一天,兒子去上班後,很久都沒有回來;老太太就叫老先生到礦坑去看看,發生甚麼事。

老先生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遇見,一個在大冷天還打著赤腳的人,跟他一樣,要往礦坑前進。兩人就一起並肩走,這兩個人可是越走越熟,相談甚歡。就在這陣閒談中,老先生知道這個在冷天,光腳人的來歷,祂是受閻王指使,來煤礦坑,收回一百名礦工的陰間使者!老先生哭著求祂,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人當場答應,但是要求老先生,千萬不可以告訴別人。於是,老先生帶回兒子,同時,假裝自己生了重病,說甚麼都不肯讓兒子再到礦坑裏去。果然,過了不久,礦坑真的出了事,老先生的兒子,也就因此撿回一命。很快的,三年過去,老先生還是忍不住,跟老伴說出把這件事,這一天正是臘月廿二。灶王聽見了老先生所說的事,心裏好生猶豫,祂一方面同情老夫婦,另一方面,可是「天理循環,豈可擅自違背!」,掙扎了很久的灶王,還是很誠實,跟玉帝詳實呈報。玉帝一聽,勃然大怒,立刻降旨懲罰陰間使者,同時,將老先生的獨子收走。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_image002

 

 

(圖片來源:金蘭觀修身講義—行陰功陰德陰騭網站)

北斗,是大熊星座的名稱。祂位於天空中的北方,有七顆星聚在一起,呈現一個像漏斗的形狀;所以大家也把祂稱為北斗。在道教裏,則稱祂為天罡。

北斗星中的前四顆,組成像斗的形狀,老祖宗稱祂為「魁」;後面三顆星,組成像斗柄的形狀,老宗把祂們稱做「杓」。

今天是農曆的八月初三,就是北斗星君的的聖誕

  北斗星君是怎麼來的?

clip_image003

(圖片來源:星友空間網站,作者日月)

北斗星君,世人尊稱為『北斗真君』、『北斗七元解厄星君』。祂的職責是:總管天、地、人、時節乃至於音律等等一切的物象。特別針對的是人間的財物、人丁以及壽命。

在《舜典》裏也說:「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而七政,指的就是北斗七星。

在《史記‧天官書》中,明確的指出北斗星君的職責:「北斗七星,分陰陽,建四時(春、夏、秋、冬),均五行(金、木水、火、土),移節度(二十四節氣),定諸紀(年、月、日、時、星辰、曆數)皆繫於斗。」。

在道教的《佛說天中北斗古佛消災延壽妙經》,也就是《北斗真經》裏面,也強調:「帝皇宰輔,貴賤眾生,四象五行,含靈蠢動,莫不皆繇(由)北斗七元之所主宰」,由此可見,北斗星君地位之重要。

在《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卷一中,為北斗星君下了一個註解:「北斗陽明貪狼星君,北斗陰精巨門星君,北斗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貞星君,北斗北極武曲星君,北斗天關破軍星君。」。

按照《客座贅語》的卷四說法,北斗星君的任務執掌,我們把文言文,翻譯組合之後,是這樣的:

北斗七星,雖然說是七星,但實際上應該是九星,最後兩顆,是暗星,分佈在開陽星、瑤光星之兩側:

第一星天樞,(天) 曰貪狼,五行屬水【一白】,為正星。

第二星天璇、(地) 曰巨門,五行屬土【二黑】,為法星。

第三星天璣、(人) 曰祿存,五行屬木【三碧】,為令星。

第四星天權、(時) 曰文曲,五行屬木【四綠】,為伐星。

第五星天衡、(音) 曰廉貞,五行屬土【五黃】,為殺星。

第六星開陽、(律) 曰武曲,五行屬金【六白】,為危星。

第七星瑤光。(星) 曰破軍,又稱斗君。五行屬金【七赤】。

第八星左輔星、五行屬土【八白】。

第九星右弼星、五行屬火【九紫】。

而到了戰國時期,北斗七星們,也分別是戰國七雄的守護星:「天樞主秦、天璇主楚、天璣主梁、天權主吳、玉衡主趙、開陽主燕、瑤光主齊。」

另外在《搜神記》的卷三裏面,對於北斗星君也有以下的描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所以,我們在各個典籍上,都可以輕易的發現,相關北斗星君的文獻記載;而關於北斗星君的轉世與起源,也都是說法各異。我們來看幾個有趣的說法:

clip_image005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河圖始開圖》裏說:黃帝名軒轅,北斗神也。

《雲笈七簽》裏說:北斗君是江夏人,叫伯大萬。還說,北斗君是江夏人,陳奉 常,字百萬。

《真靈位業圖》裏說:北斗君是周武王。

《封神演義》裏面則安排:黃飛虎的第三個兒子,黃天祥,被封為北斗星君。

在這麼多的文獻中,北斗星君的具體身份,始終沒有真正的確定!

因此,我們提出《河圖帝覽嬉》中的說法:「北斗星,乃掌握爵祿、富貴、收成、豐歉的星斗。」,來讓大家知道,不論任何關於北斗星君的傳說,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北斗星君,祂受命聽取人間功過,決定人壽際遇的職責,卻是不爭的事實!接著,就要跟大家,一起享受北斗星君的故事囉!

關於北斗星君的故事

相傳,在帝禹成立夏王朝時,天下百姓無憂無慮的過著幸福的日子。其實,在當時,夏王朝國土的周邊,還有很多很小的國家,一直都是獨立的存在著。

在夏王朝的周邊,有一個小國,由周御王統領著。這個小國的國名,現在已經無從查考起,只是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在周御王統制國家的龍漢年間,雖然周御王是個勤奮愛民的好國王,在國內廣施德政,但是,百姓們卻因為國家天生的地理條件,像是海島天險、土地貧瘠等等因素,再加上沿海地帶的海盜猖獗;讓百姓們生活困苦,雖有一個很好的國王統領,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周御王對這樣的情況,非常的憂心,卻一直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解決。

clip_image006

(圖片來源:星友空間網站,作者日月)

周御王的愛妃,也就是紫光夫人,(大家都熟知的斗姥元君)是個明哲慈慧的王妃。紫光夫人,看見周御王的憂慮,也深知百姓們的愁苦;祂就發下大願,要為周御王生下幾個聖子,把人民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拯救出來。

後來有一年的春天,紫光夫人在御花園中賞花遊戲,徜徉在春天溫暖芬芳的氣息之中,突然,莫名其妙的,祂覺得有點倦了,就懶懶的走到金蓮花溫玉池,來沐浴休憩;祂才剛一下水,溫玉池裏的九朵蓮花,頓時全部綻放,發出無限慈和溫暖的光芒。在池裏的紫衣夫人,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應,說時遲那時快,紫衣夫人,一連在溫玉池裏,生下九個兒子,生完之後,綻放的蓮花也突然的消失!

這樣的情況,讓身邊所有的人都看傻了,連忙向周御王通報,周御王匆匆趕來,看著剛生完的紫衣夫人,和九個愛子,再聽完紫衣夫人的敘述,周御王深知,這九個兒子,是上天賜來的禮物!祂決心要好好的教育祂們,讓祂們做一個,真正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

這九個兒子,後來長大以後,果然也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每個都是頭角崢嶸的人物。大兒子成為後來的天皇大帝,二兒子更加尊貴,長大後成為紫微大帝。其他的七個孩子,因為出生的時候,是以星星的形狀,按照斗勺排列,斗柄又指向另一方;這七顆星星,先是排列成形後,才又幻化成胎兒的模樣出生。周御王看見此奇景,就將祂們分別取名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和破軍。等到祂們長大了以後,修成正果,就成為了天上的北斗七星。

clip_image008

(圖片來源:頂客論壇,MIDI78578)

這七個小孩,雖然都是同一個母親所生,但是性格卻是完全的不同:

貪狼星,生來任性妄為,善惡之行,常在一念之間,一直被諸神視為異類。

巨門星,性格好走極端,大是大非,而且十分的主觀意識,常一意孤行。

祿存星,品性淳厚,待人熱情,虛懷若谷,但總是遇到事情,大包大攬,常做出些過尤不及的事情來。

文曲星,天資聰敏,所有的書卷,只要一過目,就能完全背誦,說出口的話,更是字字珠璣,七星鬧天宮之時,他更由文入武,創出一套十分厲害的法術來。

廉貞星,性情殘暴,心胸狹隘,好忿好爭,得理不饒人。

武曲星,中規中矩,好武不好文,是北斗七子中,武功最好的一個,使一桿紫紋龍音槍。 世人知武曲星使槍,個個都學槍法,把槍稱為兵器之王!

破軍星,心性狡詰,以狠毒、冷血聞名仙界;也被世人稱為災星!因為祂善於各類的瘟疫大法,還從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創出更具破壞力的奇門遁甲之術。

後來,這七兄弟一時想不開,聯手大鬧天庭凌霄寶殿,連當時的玉皇大帝也壓制不住,最後,還是由天皇大帝與紫微大帝出面講和,元始天尊做中間人,才把那一場天界大亂平定下來,史稱:『七星亂世天劫』。

大亂天庭之後,這七兄弟,自知因為各自性格的獨特,不太容易合群,如果再勉強留在天庭,恐怕會惹出更多禍事。於是,祂們一起商議,退出仙班,留下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個弟子,繼任北斗星君,就歸隱而去。

但是這接任的七名弟子,所學還不到祂們的兩成,後來,在獅駝國的那場仙界爭戰中,文曲星身受重傷,流落到四川梓潼縣的七曲山,被梓潼神(晉,張亞子,在南瞻部洲戰亂中,壯烈犧牲,被當地百姓奉為雷神。)所救。此時的文曲星,元氣已散,臨死前把畢生所學傳給了祂。後來,玉皇大帝重掌天庭,便把祂調入天宮,封為文昌帝君,掌管人間祿籍。

北天九皇的輝煌之下,紫光夫人所生的最小一個兒子,被稱為北斗第八星,一直跟隨著紫微大帝,管理三十六天中的清微天、禹余天與大赤天,專事御製風顛百怪噁鬼。

其他關於北斗星君的傳說

在一些經史文獻中,北斗星君,是極其受人尊敬的。相傳,所有人,壽命的長短,全都掌握在這個神仙的手中。

在《三國演義》,第69回裏,就有一段關於北斗星君的有趣故事:

趙顏,是一個很孝順父母的美少年,有一天在機緣巧合下,他遇見了神卜管輅。管神卜一看見趙顏,就跟他說:「汝眉間有黑氣,三日內必死。」!趙顏一聽,這還了得,趕緊跟父親一起哀求管神卜,出個主意幫幫他。管輅想了一下,就教趙顏一個求生的辦法,要趙顏依計而行。

第二天,趙顏帶著酒肉進入南山,一如管神卜所言,在一棵大桑樹下真的有二人,正在下棋,趙顏一見,馬上跪下,獻上酒肉。這桑樹下對棋的兩個人,全神貫注在棋上,也沒多想,就隨手把趙顏送的東西,送進嘴裏。等到祂們棋下完了,東西也吃完了,這才發現了趙顏。還沒等到祂們開口,趙顏就說:「哭拜于地而求壽」。說完之後,這兩個人面面相覷,看著趙顏的苦苦哀求,其中一個穿白袍的老人,只好從身上拿出一本簿籍,來回的翻閱檢看,看完之後便跟趙顏說:「汝今年十九歲,當死。」。才說完,趙顏哇一聲的大哭了起來!這個白袍老人於心不忍,再加上祂們吃了趙顏的酒肉,本來就是相欠,兩個人商量一下,就跟趙顏說:「吾今于‘十’字前添一‘九’字。汝壽可至九十九。」,才一說完,也沒等趙顏反應,一陣香風過處,二人化作二白鶴,沖天而去。趙顏看著兩縷輕煙,訕訕的起身,走回家去。到家後,管輅跟趙顏說:「穿紅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今已添注壽算,子復何憂?」,於是,趙顏真的就活了九十九歲而壽終。

clip_image012

(圖片來源:松山慈祐宮網站)

還有,在《封神演義》裏,姜太公在封神台敕封的北斗星君,都是有名字的:

黃天祥(天罡即祿存)、殷比幹(文曲)、竇融(武曲)、韓升(左輔)、韓變(右弼)、蘇全忠(破軍)、鄂順(貪狼)、郭宸(巨門)、董忠(招搖即廉貞)。

後來到了秦漢時期,北斗星君已經演化成一台神車,只要是能駕著神車,便能攻能致勝,無往不利。篡漢的新朝王莽,對此深信不疑,當東漢光武帝劉秀,揭竿起義時,王莽為了要抵抗他,就命人造了一台仿北斗星君神車的威斗,用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從此之後,王莽天真的以為這台威斗帝車,是能讓他無往不利的神器,所以,他時時刻刻都不肯離開神器。後來,在討伐他的農民起義大軍,已經攻進京城,皇宮已有多處起火的危急時刻,王莽還是我行我素,不去調兵遣將設法抵擋來敵,也不安排逃亡的步驟,只是像個痴漢那樣,跑到當時還未起火的未央宮,要他的天文官員,在他的身旁操作星盤,隨時向他報告北斗七星的運動狀況,他則依北斗的方向,來調整自己龍座的方位。他天真的指望,以這個自己亂做的神器來幫他化險為夷,度過難關;不知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兩天之後,綠林軍的軍隊殺入宮中,67歲的王莽,也被憤怒的士兵,亂刀分屍,斬成肉泥。

還有一段關於北斗星君有趣的故事,是根據《明皇雜錄》裏來的:

唐朝有一個天文學家,叫做一行,他小的時候,家裏非常的窮,每天家裏都無飯可吃,常常都受到鄰居王姥姥的接濟。後來,一行長大成人,深受唐明皇的喜愛進入宮中做官。一行當官沒過多久,王姥姥的兒子卻因故殺人,被判問斬。無計可施的王姥姥,只好跟一行求救。這件事,讓公私分明的一行,十分的為難;他來回苦思了很久,終於替這樣的窘況,想到一條妙計:一行,把一個大甕,搬進空屋的中央,同時又找來一個大口袋,命另兩個僕人,在園子裏面潛伏,要他們在黃昏的時候,把闖進家裏來的七隻野豬,統統活捉;並且裝入布袋後,立刻放到大甕裏面,再用木板和泥把甕口封好。到了第二天,唐朝專司觀察天象的太史官,突然,驚慌跑上殿,跟唐明皇上奏:「昨晚夜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突然消失不見了!」,這一說完,唐明皇嚇壞了,急忙宣一行上殿,跟一行求救。

clip_image014

(圖片來源:頂客論壇,MIDI78578)

一行上殿以後,他聽完唐明皇的話,就順水推舟地講了一番道理;最後,一行跟唐明皇表示:「現在『帝車』無緣無故不見,一定是上天的警告,但陛下的盛德,必可感動天地,所以依臣下之見,陛下應該馬上大赦天下。」,唐明皇一向對一行的話是言聽計從,於是,王姥姥的兒子也因大赦,被放回家了。之後,天上的北斗七星,也一一出現。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回裏,也有諸葛亮,在帳中祈禳北斗,踏罡步斗,希望增壽十二年的紀錄。在《吳志‧周瑜傅》中,也寫到周瑜命道士禮拜北斗,為他延壽。相傳,在以前的泰山廟會上,有不少人背著大口袋糧食,去北斗星君前「添斗」,來為自己延壽,傳到現在,已經將米糧換成用錢來「添斗」了﹝俗稱:拜斗﹞。由此可見,老宗們對於北斗星君的崇拜,其實是由來已久。一直到現在,還有些人要去廟中祭祀北斗,或在盂蘭盆會時,供奉斗燈,祈求除災獲福,長生不老。

 

clip_image016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其實在古代,不但一般百姓篤信北斗及本命星君,從秦始皇開始建立北斗廟、南斗廟以後,歷代王廟,都把祭祀北斗列為國家祭典,帝王還親自祭拜。

直到後來,道教吸收了北斗星君的傳統信仰,將北斗星君更進一步的神格化,將祂們尊稱為北斗真君或北斗星君,主要的執掌是司命神,受玉皇大帝之命與三官大帝,一起考察活人和死者的功過善惡。而北斗,居住中央,巡遊四方,有一些經書說,若要驅除百邪、掃掉凶氣要祈拜北斗;若想要能度過八難,而長生不老者,更要禮拜北斗。後來,只要是人一犯了罪過,三官就會向北斗真君匯報,北斗星君就會命令地獄主,將犯人鎖在地獄,永遠不得脫離苦海。

 

 

其它關於北斗星君的傳說

clip_image018

(圖片來源:頂客論壇,MIDI78578)

首先,要跟大家介紹一個專有名詞,『斗轉星移』,這句話也是跟隨北斗星君的傳說來的,因為北斗的斗柄,在初昏時,能隨著不同季節,而指向不同方向,稱『斗柄授時』,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這就是我們一般人所有的斗轉星移!

關於北斗星君的信仰,在南洋一帶,也跟隨著先移民而盛行。這個信仰稱之為九皇爺,在南洋一帶的道教人士,認為北斗有九星,七顯二隱,被道家合稱為天罡。

民間九皇派,認為九皇大帝只有一位,以香爐代替塑像。關於九皇爺的起源,卻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clip_image020

(圖片來源:自默文化網,華夏帝王與北斗星君圖漢朝畫像石)

一、上古九大皇帝:九皇大帝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九位人物-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誥、堯、舜、禹。

二、秦朝革命烈士:陳勝吳廣起義前,九個結義英雄策劃起義反秦,事機敗露,為秦兵殺害,取去首級,棄其屍身,民憐其義,私下以九個陶甕,盛其遺體,置於河中,任其漂流出海。幾年以後,漢朝興起,九甕殘骸,竟漂回原地,當地民眾收拾殘骸。將其安葬並立廟奉祀,後九人顯聖護民,地方官從民意,申奏朝廷敕封『王爺』冥銜,遂演變為“九皇爺”。

三、洪門五祖:傳說中洪門少林的前五祖,因反清復明活動,遭清兵追殺,投奔鄭成功後,被派到閩、粵、桂一帶推進革命。後來,到了蒲田,被九連山,少林寺收留習武,沒想到事情敗露,少林寺,被清兵焚毀。他們逃出以後,在廣東,惠州,石城縣,高溪廟住下來。有一天,突然在河裏浮出一樣東西,他們把它撈起一看,竟然是一個白錠香爐。爐底,刻著「看不懂的」的四個字,並寫明重量是「五十二斤、十三兩」。洪門祖宗之一的陳近南,知道爐底的四個字,其實就是「漢留文字」,意思就是反清復明。而五十二斤、十三兩的意思,就是「五湖,南京二京,十三省」。

clip_image022

(圖片來源:這廂有禮網站,北斗星君國劇臉譜)

四、鄭成功:鄭成功當初在福建省,樟泉一帶積極召集,各路江湖好漢於沿海斗母宮內,商議復明大計。他們利用宮內諸神千秋寶誕,為掩飾,一連九天,在宮內招兵買馬,高舉九皇大帝旗幟為號召;在斗母娘娘聖像左右兩手,寫上日月(即明)兩字。

後來,在農曆八月的最後一個晚上,出海迎接王爺鄭成功,來主持大局,鄭成功,受到朝廷的通緝,一下船就必需用傘遮住,以免身份曝光。後來到了農曆九月初九午夜,鄉民準備一艘王船,及供上一切日常用品、糧食等,奉送鄭成功出海,好到别的地方,去號召義士。後來,起義終歸失敗,傷亡慘重。樟泉一帶鄉民,為紀念王爺鄭成功,及眾烈士史蹟,每年農曆八月的最後一天,到九月初九一連九天,祀拜王爺與眾多犧牲的民族英雄。

以上的這些傳說,都是關於北斗星君的基本介紹,姑且不論真相與事實為合,希望,當大家日後仰看絕美星空時,也能同時感念北斗星君的庇佑萬靈!

www.nezha.com.tw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最近看過最好看的國片

 

這部電影的場景

其實就是在推銷恆春與墾丁

一種純樸的鄉土感充滿整個劇情

每一幕的情感

像紗一樣輕薄

但卻一層一層的疊上去

讓你感覺不到

其實你的心已經被那淡而薄的氛圍給擄獲了

 

片中用一個跨國的戀曲作為開頭

以純真無悔的回憶收尾

那感動會撼動你的心

就像我

眼角也差點溜出淚光

只是我硬撐不讓它溜出來

 

很多的笑點很有趣很好笑

整個電影院都是大家會心的笑聲

尤其片中的笑點

都是很鄉土的

聽得懂台語會更有一層感觸

 

而且這電影的配樂讓我也很訝異

非常的好

從沒在國片中聽過這麼棒的配樂

讓你很融入電影的情境

我想

很多告白的人在看了這部電影

應該結束後會打電話給對方吧

 

海角七號

絕對值得花錢去電影院看太棒的國片了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_image002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秘猶如秘藏《地藏王十輪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地藏王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而大地,它能夠承載一切眾生的種種罪業,深入了解一切生命的法要,所以尊稱祂為『地藏王』。所謂: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今天是農曆七月三十日,也就是地藏王菩薩的聖誕

(圖片來源:中醫五絕網)

關於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梵文名字是『乞叉底蘗沙』(Ksitigarbha)。根據查詢資料顯示,「Ksiti」這個字,是由「Ksi」轉化而來,梵文的本義是指:地或住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字含有大地的意思。而「Garbha」的梵文意思是:胎藏或含藏的意思。將這兩個字結合,意思就是說:地上萬物皆在其胎藏中。再加上,地藏王菩薩曾經是新羅國王子的因緣,後世就奉稱祂為王。合稱『地藏王』。

clip_image004

(圖片來源:flickr.com,miniroom549部落格)

簡單的來說,就是指地藏王菩薩,能承擔一切眾生所做的苦業,以自身法力,來救度眾生。

地藏王菩薩是一位悲願宏深、億劫度化、鍥而不捨、度盡眾生、光芒萬丈、最後成佛的偉大菩薩行者;祂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後世尊稱為:佛教四大菩薩。

在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最早出現的法像,是出現在敦煌,龍門石窟裏的菩薩裝束,面貌莊嚴慈祥;到了唐朝以後,則呈現兩種不同的法像,一是出家相,呈現出沙門的和尚像。另一種是頭戴天冠、身著袈裟、左手持寶珠、右手握錫杖,也就是大家在圖片上,所看到的法像。

 

clip_image005(圖片來源:中華人RICC)

在道教裏,地藏王菩薩的法像是不太一樣的,道教中的法像,地藏王菩薩,是端坐在一隻神獸上。就像大家在左邊的圖片上,看到的樣子。

這隻神獸叫做『諦聽』,神獸相當的靈敏,祂幫助地藏王菩薩,洞察人世間的所有善惡,然後加以懲罰或獎賞。但是,人世間罪惡未除,地獄受苦惡鬼未盡,地藏王菩薩誓不成佛。神獸,也就一直跟隨著地藏王菩薩。在道教中,大家也將地藏王菩薩尊稱為『幽冥教主』,或是『酆都大帝』,那是因為,在道教中,大家都認為,地藏王菩薩是統禦十殿閻羅王,同時身兼檢察世人生前善惡行為的菩薩。行善的人,便引渡去西方;為惡的人,便將他打到地獄去為生前的惡果償債,同時也讓所有橫死的人,讓大家都能超生。

 

clip_image007〈圖片來源:華麗逍遙子部落格)

在密教裏,將地藏王菩薩,尊稱為『悲願金剛』或『與願金剛』;在金剛界裏,則尊稱為『南方寶生如來之幢菩薩』;在胎藏界裏,則尊稱為『中尊地藏薩埵』。

套一句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跟四大天王說的話

地藏菩薩,以無數方便,教化眾生。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爭報;若遇譭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丑陋癃殘報;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譭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希望能藉著佛祖在《地藏王菩薩本願經》的這段話,跟大家一起勉勵。

跟地藏王菩薩相關的傳說

相傳,地藏王菩薩,是從釋迦牟尼佛寂滅後,到彌勒佛出世前的這段時間中,導引無佛世界中的眾生,行善得樂的菩薩。當初地藏王菩薩,在忉利天,附屬於釋迦牟尼佛,之後,受到釋迦牟尼佛的指引,受命普度六道眾生。地藏王菩薩相較於其他菩薩,祂所發的誓願極深,也是誓願菩薩的代表。

clip_image009(圖片來源:pbase.com,bennyyuanblog)

為什麼祂會是誓願菩薩呢?

來看幾個著名的例子--

第一:相傳,在天地都還沒形成之前,地藏王菩薩,以大長者兒子的身分,為了想得到佛千福莊嚴的像貌,就在,獅子奮速具足萬行如來前,發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

第二:相傳,地藏王菩薩在很久以前,是一個生長在婆羅門的平凡女子,他的母親是一個十分斤斤計較的人,不但不相信因果循環報應,同時還將三寶棄如敝屣,過世之後,因為在生前的種種惡行,而被打入地獄。祂為了要救自己的母親,免於地獄之苦,就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也發下同樣宏大的誓願。

第三:相傳,地藏王菩薩在很久以前,是一個叫做光目的普通婦人,從小就目睹自己的母親,遇到任何事都看不順眼,只要一不順心,就開始莫名其妙的謾罵。而且,只要鄉里鄰居,做任何一件不順她意的事,她還會無止盡的詆毀。後來,母親過世後,因為常犯的殺害毀罵罪,而墮入地獄。地藏王菩薩,眼見母親受到種種苦刑,還報千斤,非常的餘心不忍,於是便向空中的十方諸佛,發下同樣的宏大誓願。

第四:相傳,地藏王菩薩在很久以前,轉世到世六萬劫的地方,當一個小國的國王,後來,祂跟鄰國的國王(一切智成就如來),成為好友,一起頒行十善,來利益眾生。沒想到鄰國的民眾,不但不聽行旨意,反而諸惡多做。祂們為了要救度鄰國造惡的眾生,兩人便約好,一起跟佛發願,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說:「希望自己早成佛道,然後全部來度化罪苦眾生。」地藏王菩薩卻發願說:「若不先度罪苦眾生,讓他們都能得到安樂滿意的生活,同時眾生頓時悔悟,因行善而成菩薩,自己就不願意成佛。」

就這些佛經上的記錄來看,大家應該對地藏王菩薩,成為誓願菩薩的過程,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接下來,我們來看,地藏王菩薩轉世為人的傳說故事:

clip_image010

(圖片來源:city.udn.comchengo網誌)

相傳,在釋迦牟尼佛寂滅後一千五百年,大約是在唐朝,真觀三年,地藏王菩薩轉世為人,就在新羅國。地藏王菩薩轉世為人時,姓金,名喬覺,生於唐武后(武則天皇帝)萬歲通天元年,祂出生在帝王之家是新羅國的王子。從小,祂的個性就跟其他的兄弟不太一樣,祂淡泊名利,生性好學。最愛看的書,就是中國的儒家六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詩、書、易、禮、樂、春秋,同時,祂也鑽研佛教三藏,也就是我們說的經藏、律藏、論藏等。還有,像老子的道德經以及三清法要等等,祂的無書不讀,無書不鑽,很快的,就變成一個學問淵博,個性崇高的文士。新羅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大家都非常的尊敬祂。

在唐玄宗開元七年的時候,金喬覺二十四歲,祂對於新羅國的王室,以及凡塵俗世中的種種一切,突然,都在此時頓悟。祂放下皇室優渥的生活,削髮出家;因為,祂喜歡靈修,更甚於一切;在幾經思量之下,祂帶著一隻白狗,也就是道教中傳說地藏王菩薩的神獸:諦聽,搭乘一艘小船,一路航行,來到中國。

後來,祂在江南下船,走到池州(今天的安徽省),青陽縣,祂才剛走進青陽縣就被中國四大佛山之一的九子山(今天的九華山)絕美風光給迷住,祂一路登上九子山,在南臺一帶,停下了腳步,不知怎麼地,金喬覺決定坐了下來,想要在這裡,繼續祂的靈修,這一坐,就是七十五年。

在金喬覺,這七十五年的靈修生活中,有幾個有趣的故事:

clip_image012

(圖片來源:masterhinlun.com.)

金喬覺來到九華山之後,深深為九華山所著迷。有一天,祂走在山下,遇見一個當地的老人,祂忍不住的就問了這個老人,九華山的地主是誰?老人聽完後,沒有直接的回答,反而問金喬覺:「有何事?」,金喬覺回答說:「想化他一袈裟之地。」老人一聽,再多看金喬覺幾眼,心裏就想:「這修行人,如此虔誠,一袈裟之地,只不過方丈,我何不樂捐?」,轉過身就跟金喬覺說:「這九華山都是我的,您只需要一袈裟之地,就贈送您好了。」,金喬覺一聽,馬上跟老人說:「您不能反悔呀!」。老人直說不會,接著,只見到金喬覺張開袈裟往九華山撒過去,說也奇怪,才一下子,一件小小袈裟,卻把整個九華山全包住了;老人看了之後,知道金喬覺是個得道高人,就把九華山整個都送給金喬覺。後來,這位老人和他的兒子們,也都被金喬覺給度化了。

之後,有一天,正在祂靜坐入禪定的時候;突然,有一隻毒蠍,往祂身上螫了一口,正在靜坐的金喬覺,連動也不動一下,任由蠍子螫咬,毒液竄流入身。就在此時,有一位美麗的婦人走來,看見金喬覺如此專心的修行,馬上從身上拿了藥,送給金喬覺,用以治療螫傷;同時說:「小兒無知瀆犯尊顏,妾願出新泉,以補過失!」。說完之後,這個婦人一下子就消失不見,轉眼間,就從金喬覺身邊的巖壁中,流出潺潺的泉水。從此之後,金喬覺就可以隨時飲用泉水,免去每天的打水之苦。這條泉水,就是現在大家在九華山,可以看到的東巖龍女泉。

大家都知道,九華山在中國,是四大佛山之一,每天來往的遊客與朝聖者,是絡繹不絕。有一天,唐朝的名士諸葛節,率領了鄰里村老,一起外出郊遊踏青,來到九華山。走著走著,突然,在山邊的巖洞中,發現金喬覺一個人,在那閉目靜坐,旁邊,還有一個斷掉的古鼎,裏面裝著一些少許的白米,白米當中,還參拌著一些白土粉;他們一行人,好奇的看著金喬覺,不久,金喬覺出定,走出來,將鼎中白米土,稍微烹煮一下,靜靜的把飯吃完,接著,二話不說,馬上又回去靜坐。諸葛節和村老們,看見這樣的情況,十分的感動;當下就發心,要為金喬覺建一座寺廟,同時,不斷的供應祂充足的米糧,讓祂更能專心一意的靜修。

clip_image013

(圖片來源:九月天的異想世界,敏馨)

金喬覺在九華山靜修的消息,漸漸的家口耳相傳之下,傳了開來,郡守張巖,非常景仰金喬覺,於是上奏唐德宗為金喬覺,再建一座新的寺廟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金喬覺的靜修道場,才逐漸的略具規模。

因為,金喬覺是新羅國的王子祂在九華山靈修,和唐德宗為祂建廟的消息,也傳回新羅國一時之間,從新羅國湧進了許多跟隨金喬覺靈修的人,但是僧多粥少,很快的糧食就不夠吃了;金喬覺並不以為意,自己就隨便的拔些野草吃,把糧食,都留給跟隨祂靈修的群眾群眾們,看到金喬覺這種克己利人的行為,十分的感動,紛紛的向金喬覺發願說:「願請以法食,資養慧命;不以物食,而延生命!」。由此看來,大家都是一心學法,以求正果。後來,就有學佛的人,讚揚祂們是「南方枯槁眾」。

金喬覺的靈修生活,一直持續的苦行著。後來,到了德宗真元十年的夏天,有一天,金喬覺突然把大家都召集起來,一時之間,佛殿大廳中湧進了許多人;金喬覺緩緩的跟大家告別,話才剛說完,瞬時之間,只見天空變色、巨石崩落、群鳥悲鳴,金喬覺一個人安詳的結跏蚨坐,在群眾的不忍聲中圓寂,享年九十九歲。

關於地藏王菩薩的祭祀

clip_image01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關於地藏王菩薩的祭祀,在亞洲各地,都非常的普遍。一般民眾以為,在墓地、靈骨塔,或是戰亂、事故頻發的地點都會建立寺廟,來祭拜地藏王菩薩,祈求菩薩保佑一切平安。

在台灣,新莊地藏庵、艋舺地藏庵、花蓮普明寺、天祥地藏禪寺,都是非常著名的地藏王菩薩廟。

在日本,地藏王菩薩,被認為是旅行者、兒童的守護神,常常將地藏王菩薩的塑像放在十字路口,以祈求一切平安順利。

 

 

clip_image016

〈日本地藏王菩薩,圖片來源:樂多希望之丘部落格〉

地藏王菩薩,曾經跟普賢菩薩說過一段話:「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於是,願以地藏王菩薩的地藏禮讚,跟大家分享:
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四生十類蒙慈恩。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累劫親姻蒙接引,九蓮臺畔禮慈尊。

www.nezha.com.tw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ip_image002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圖片來源:靚船知識,網絡版)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

亮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亮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亮,就是諸葛武侯。

今天是農曆的七月二十三,也就是諸葛武侯的千秋。

關於諸葛武侯

諸葛武侯,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人;大約是在今天的山東省,沂南縣附近。

諸葛亮,祂是三十六計、八陣圖、隆中對、羽扇綸巾的發明人。

諸葛亮,祂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祂更是三國時期,蜀漢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clip_image003(圖片來源9link.116.com.cn-hxhjiangnan的博客

諸葛亮,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展現出過人的聰明和才能。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諸葛亮身高,應有八尺,而且容貌俊俏,英氣逼人。

人客啊,這蜀漢時的八尺換算成現代的度量衡,祂的身高,應該是在一百八十五公分上下。光想像一下,憑祂的身高和俊俏的外形,身處在鶴立雞群的亂世;再加上他與生俱來的英雄特質,不難想見他是如何的傲視群倫、獨一無二。

諸葛亮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在父親諸葛珪去逝之後,祂跟弟弟諸葛均,就被叔叔諸葛玄撫養。後來,朝廷嫌棄諸葛玄建功不足,就找了朱皓,來替代他的職務。失去職務的諸葛玄,在苦無良策之下,就帶著諸葛亮、諸葛均一起到荊州,依附好友劉表。

到了荊州以後,諸葛亮與叔叔就,在南陽的隆中,以務農為生,每天村野山林,好不快活。諸葛亮在平常務農之餘,喜歡唸唸梁父吟,甚至在下田的時候也是這樣;祂又常常自比為管仲、樂毅,讓當時的人都非常不以為然。在這個期間,只有諸葛亮的好友們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一路默默的支持著祂。

諸葛亮漸漸的長大,也到了適婚的年齡。因為諸葛亮眼界甚高,加上家無恆產,擇偶成婚之事,就一直被拖延著。後來,因為叔叔諸葛玄,與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十分友好,幾家人也都經常的往來。有一天,黃承彥到諸葛家來作客,猛一見諸葛亮,他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下,然後就開口跟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諸葛亮聽完黃承彥的話,想也不想的就答應了這門親事,而且馬上就迎娶了她。當這個消息一傳開,村里間的人都在笑話諸葛亮,還做了一個諺語,每天傳唱:「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諸葛亮,並不以此為意,仍然每天繼續過著祂優游自得的日子。

clip_image004

(圖片來源:log.sina.com.cn,作者穆薩)

不久之後,劉備帶兵來依附劉表,駐紮在新野聽說荊州能人輩出,便四處找尋能人志士,一起參與復國大計。

劉備找來徐庶商量,徐庶大力推薦諸葛亮,劉備一聽諸葛亮的名字,便想起司馬徽,曾經跟他說過的鳳雛先生;他便要徐庶,把諸葛亮找來,誰知,徐庶開口跟劉備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聽完徐庶的話之後,劉備便去找諸葛亮,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熟知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了。

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在茅廬間,跟諸葛亮提問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諸葛亮聽完劉備的問題,微微笑了一下,說出歷史上最經典的『隆中對(也有人稱為草廬對)』:「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說的這段話,也是後來劉備蜀漢的治國方針,同時,也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clip_image005(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之後,諸葛亮跟隨劉備,一起掌握大軍。後來,劉表過世,劉琮繼位,戰局一片混亂;諸葛亮不但與孫權的說客魯肅,結為好友,還自薦到柴桑孫權軍中當說客,打算聯孫擊曹。

諸葛亮用二分法,來說服孫權,孫權接受了諸葛亮的激將法,再加上周瑜與魯肅的旁敲側擊,大家當下便決定,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率三萬水軍,在赤壁與曹操開戰;於是,有了大家熟知的『草船借箭』跟『赤壁之戰』的故事。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之後,劉備率兵平定荊南四郡同時,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駐紮於臨烝。在這期間諸葛亮調整稅賦,充實軍備。後來益州牧劉璋與劉備決裂,諸葛亮與張飛入蜀協助;劉備率軍攻打益州劉璋不敵投降,劉備入主益州,封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從此之後每當劉備率軍出征,諸葛亮便在成都鎮守,為劉備軍隊做好後勤的工作。

後來,曹丕竄漢,諸葛亮以耿純遊說劉秀的故事,說服劉備登基為王,劉備便封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不久後張飛被部下暗殺,劉備傷心之餘,更加倚重諸葛亮,再加封諸葛亮為司隸校尉。

後來劉備在奪回荊州之役大敗,退到永安,突然生了重病,命人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在病榻上的劉備,病懨懨的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聽完後大哭,接著回答主公劉備:「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一聽感動萬分,便要兒子劉禪跟,拜諸葛亮為父,不久後,劉備就病死了。

劉禪繼位後,十分信任諸葛亮,政事上所有的大小事物,都依賴諸葛亮來決定,同時他加封諸葛亮為武鄉侯。諸葛亮以「法」來治蜀,不但起用多位人才,又興水利,務農業,開塩鐵礦藏,把蜀地特產「蜀錦」推銷到遠方的魏、吳各地,同時,他在國內推行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來訓誡朝中大臣,而朝廷之外,也是民風樸實、賞罰分明,一時之間,蜀地是欣欣向榮。

clip_image006(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諸葛亮用人頗有一套,他提出過七條用人標準,及考核辦法:「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知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諸葛亮能看到人的「美惡既殊,情貌不一」,但祂認為,只要堅持這七條觀人原則,就能透過人的自然本能反映,看到這個人的真正本質。

諸葛亮治蜀,讓蜀國豐饒。但祂並未忘記劉備遺願:一統天下!祂一邊治國,一邊準備北伐大計;祂在北伐之前寫出《出師表》,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表明心志。之後,祂發兵於沔陽,開始漫長的北伐之路。期間,祂與曹丕的魏軍,互有勝敗,但多因後方的運糧不繼,無功而返。一直到祂第五次北伐,與司馬懿決戰五丈原(大約在今天陝西的岐山縣附近)時,生了重病,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做為繼承祂大任的人,八月,祂病死軍中,享年才五十四歲。

諸葛亮是個不貪財的清廉君子,他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八百株桑樹、十五頃田地;同時,自己穿的、用的都是朝廷給的,就連他的兒子也都是自給自足,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甚至在諸葛亮仙逝後,也都吩咐下後人,在祂下葬時只要挖一個洞,棺木能放進去就好了,其他一概甚麼也不要。這就是高風亮節的諸葛武侯!

後來,陳壽在他自己寫的《三國志》中,也寫出了他對諸葛武侯的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姑且先不管陳壽是否有受到政治壓力,而批評諸葛武侯的帶兵能力,但從他字裡行間,和諸葛武侯真正的具體作為來說,諸葛武侯,無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兼軍事家之一。

關於諸葛武侯的其他傳說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也有很多關於諸葛武侯的故事,這些故事往往都會成為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的代表,諸葛武侯已經成為智慧的化身,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借東風』、『三氣周瑜』、『空城計』『智激周瑜』等等,姑且不論是真是假,由於大家都知道,在這就不多作介紹,反而,要跟大家說說,其他跟諸葛武侯相關的民間流傳故事。

clip_image007

(圖片來源:頂客論壇,作者蔡逸竹)

大家一看到,旁邊的這副圖,其實就是後來的出土文獻,傳說中的諸葛武侯八陣圖。

根據民間傳說,南北朝盛行的奇門遁甲、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都是由諸葛武侯所創,根據我們在四川,諸葛武侯祠網站,所觀察尋找找到的資料顯示,諸葛武侯的確是精通《周易》卜算、八卦、五行、天文、觀星等等,所以,才會在三國時期,有八陣圖、七星燈等等東西的出現與發明,甚至,現在的平溪天燈和熱門討論的諸葛武侯預言,都是例證。

另外,根據民間傳說,由於諸葛武侯治蜀時,成績斐然,深得四川民眾的民心,到現在,四川還有很多的民眾,一直都有頭戴白布的習慣。據當地耆老說,這個習慣已經流傳一千多年,就是為了要紀念諸葛武侯,替諸葛武侯帶孝。

還有一個關於「諸葛菜」的有趣故事:相傳,諸葛武侯在擔任軍師--中郎將時,為了要解決軍隊糧荒的問題,傷透腦筋,那一年的農作歉收,讓蜀國的士兵們要吃飽都很難。為糧所苦的諸葛武侯,有一天的黃昏,他走出城外,看到一群百姓正在採摘著,村莊田地上的荒蕪野草,並且摘完後就馬上拿去烹煮;諸葛武侯覺得很好奇,就問他們這是甚麼東西?百姓回答說諸葛武侯說,這是一種叫作「蔓菁」的野菜,隨便丟,隨便長,到處都是,又便宜、又好吃。於是,諸葛武侯便向百姓詢問了關於「蔓菁」的種植方法,並且下令土兵,開始種蔓菁,解決了當時的軍糧荒,從此之後,大家就把蔓菁改命名為「諸葛菜」。

clip_image008(圖片來源:中華傳奇)

在明朝,高承編纂的《事物紀原》裏,有一則關於諸葛武侯的故事:

據說,當諸葛武侯南征時,大軍正要班師,突然,遇見一陣怪風,讓整個軍隊,都困在那裏不能渡河。這時,孟獲就跟諸葛武侯獻計說,這陣怪風,是猖神在作怪,只要用人頭和牲畜去拜祭,馬上就會風平浪靜。諸葛武侯想了一下,覺得用人頭和牲畜的性命去祭猖神,實在太過殘忍,於是,就命令伙房兵用麵粉搓成人頭狀,再用麵粉做出牛羊的樣子,最後混上牛、羊的肉在麵糰上,並且命名為「饅頭」。然後,再用饅頭來祭猖神,沒想到當他們一獻祭完,果然風平浪靜,讓大軍順利前進。這也就是傳說中饅頭的由來。(也有一種說法,說饅頭是張飛征蜀時的發明。)

 

clip_image009(圖片來源:魚池鄉,孔明廟網站)

在雲南,佧佤族,也傳說諸葛武侯,當年西征到南中(今天的雲南省)時,諸葛武侯,為了讓當地的人,學會生活與工商交易的態度,曾經教祂們的祖先:蓋房子、編竹籮。

而傣族則稱說,為了紀念諸葛武侯,替他們發明白天可拿來做飯,晚上可用來當警報的銅鼓,(也稱為「諸葛鼓」)當地在建大佛殿時,佛殿的屋頂,就仿造諸葛武侯的帽子來建造的

諸葛武侯在雲南的傳說,還不只於此。連僳僳族和基諾族,都因為諸葛武侯對他們的貢獻和付出,族人都信奉諸葛武侯。甚至到後來,西方傳教士來傳教時,為了讓族人改信基教,還編造說:「上帝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孔明,二兒子叫耶穌,過去是大兒子管事,現在開始由耶穌接管!」。這個故事,雖然有點讓人啼笑皆非,可是由這些傳說來看,不難想見諸葛武侯,對民眾的影響,是如何的深遠和深植人心!

 

clip_image011(圖片來源:中國成都旅遊門戶網)

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流傳很多關於諸葛武侯的俗語。像:「事後諸葛亮」,意思是說,事情過後,才獻計的放馬後砲行為;還有「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等等。這些都證明了,諸葛武侯對後世的真正影響力。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諸葛武侯神算的坊間傳說:

相傳,諸葛武侯在仙逝前,把後代子孫叫到床前,跟他們說:「我死後,你們中間的一個,將遭遇殺身大禍,那時你們把房子拆了,牆裏面有一個紙包,看了之後,就有補救的方法。」後來,諸葛武侯仙逝後,司馬炎打天下,當了皇帝。有一天,他突然得知,他的麾下,有一名將軍,是諸葛武侯的後代,他就莫名其妙的想殺殺這個人的銳氣。司馬炎想了很久,在一次早朝的時候心血來潮的隨便弄了一個理由,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諸葛武侯的後代,嚇了個半死,在金殿上,司馬炎就問他:「你祖父不是很厲害嗎?祂有算到,你會有這一天嗎?」,這個諸葛將軍,只好把諸葛武侯臨終的話告訴司馬炎。司馬炎哪肯相信,馬上命人把房子拆了,把紙包取出來,裏面真的有一封信。司馬炎打開信,只看見裡面寫著:「退後三步」,司馬炎下意識的照做,才退三步剛站穩,只聽見喀嚓一聲,司馬炎龍座上的樑,當場掉下來,把龍座砸個粉碎。司馬炎當場嚇出一陣冷汗,他看著信,突然發現後面還有字,他馬上把信翻過來,上面寫著:「我救你一命,請你也留我後代一命。」看完之後,司馬炎二話不說,當場將諸葛將軍免罪並且復職。

關於諸葛武侯的祭祀

clip_image012(圖片來源:新浪部落格,賁然來思)

在諸葛亮死後,蜀人十分思念他,紛紛要求爲他立,朝廷卻認為,這根本不合禮制,一概不准。百姓們哪肯服氣,所以就自己在道路上,設案桌祭拜。

後來,有人建議在成都立廟,但是劉禪還是沒有准許。後來,一直到習隆向充上用朝人,會懷念召伯勾踐,思念范蠡的故事,來勸諫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劉禪也覺得非這麼做不可,便下詔於沔陽建廟來祭拜諸葛武侯,這也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

 

 

clip_image014(圖片:明朝,紀念諸葛武侯祭七星的七龍石。來源:貴州華節市網站)

當這座寺廟建成時,瞬間香火鼎盛,連魏國將軍鍾會,當初在伐時,也特地到諸葛武侯廟裡來拜祭諸葛亮,同時命令所有軍士,不可以在諸葛武侯墓的左右砍樹,或做出任何不敬的行為。

現在,在台灣魚池鄉的「啟示玄機院」是別具規模的祭祀諸葛武侯的寺廟之一。

www.nezha.com.tw

不加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